发布时间:2009-06-19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本网讯(记者 任杰)据云和县政府门户网报道:日前,云和县云坛乡包山村农民张善进又连忙钻进自己的“实验室”,开始向菌棒均匀洒水,调节其含水量,以便菇丝生长蔓延。
眼下正值栽培食用菌的好时节,300袋呈井字形搭建的菌棒是张善进的“至宝”,不久后它们将长出一颗颗漂亮的菇蕾。有意思的是,这数量颇少的菌棒是用象草制成的,改变了以往用木屑制作菌棒的做法,没有浪费任何一根椴木。
张善进现在所进行的象草栽培食用菌试验,是解决“菌林矛盾”的首次尝试。一直以来,该县菇农大部分采用木屑栽培食用菌的方法,需要大量木材资源作为原材料,由于木材生长期较长,资源有限,因此“菌林矛盾”越来越突出。为了让食用菌更生态,张善进一直在思考用其它材料代替木屑的做法,前段时间,他从福建拉来了两大包象草,开始了自己的实验。
“我读了很多资料,发现象草适合在亚热带种植,粗蛋白的含量是杂木屑的5.09倍,而且国内外也有用象草栽培食用菌的成功例子。”张善进说。在云坛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他开始试种300袋香菇,到目前为止,长势良好。
无独有偶,在张善进运用象草栽培食用菌的同时,云坛乡沈庄村农民官建华则包下了2亩田,开始种植象草。谈到初衷,他说,现在越来越讲究环境保护,用这些草类代替椴木作为原材料是一种趋势,然而在该市,象草种植还是一片空白。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大片呈条形叶面的象草浓密而高大。据官建华介绍,象草可长至5米左右,令人惊讶的是,一个月就可以长高1米,一年可收割3次,亩产竟达4.5万公斤,同时,15年内不需要重新种植,实在是取之不尽的资源。
“几年前,该县开创了代料黑木耳技术,从而解决了种植木耳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然而在香菇栽培技术上,大部分菇农还是以传统木屑栽培为主,此次农民采用象草栽培香菇,是对这一问题的有益尝试。”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