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8-20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1、平菇出菇:
早秋栽培的平菇开始出菇管理:将菌袋解去扎口并松开塑膜,也可不开袋口,只是将塑袋两头割开小口,然后进行码垛,一般可码高4~6层,两头出菇,该方式由于出菇干净、无泥土沾附、朵形大小适中,菇体含水率较低,所以深受市场欢迎。
1.1温度管理:该时段应尽量降低棚内温度。第一,自然法:棚内灌水、棚壁喷水、加强夜间通风等措施,可有效降低棚温。第二,生态法:笔者“棚上棚”的做法,即在菇棚上方1.5~2米高度架设一层竹木结构的框架,再搭设一些树枝铁丝类,在菇棚周围种植长蔓型植物如丝瓜、南瓜、佛手瓜、葫芦等,使之秧蔓爬上去后形成荫蔽度极高的“植物遮荫层”,棚内温度可下降5℃以上。第三,机械法:近年兴起的大棚水温空调器,利用地表水作为“制冷源”,可使培养室降至23℃左右,出菇效果很好。
1.2湿度管理:相对空气湿度的调控幅度,一般要求在10%左右,比如出菇期间要求保?持菇棚内的湿度在85%~95%,多是通过喷雾来实现的,刚喷完水的时候,空气湿度可能达到100%,而子实体吸收水分、菇棚的通风以及菌袋内热量的散发又使湿度有所下降,如果采取相应通风措施,则湿度很快降低。实际生产中一般保持在80%以上即可。
1.3通气管理:出菇期对通气的要求原则是保持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在0.05%以下,不可达到0.1%以上;每天于19:00时以后至次日早上通风,阴雨天可全天通风,使通气、增湿两全其美。
1.4光照管理:实际生产中可不必有过强的光照,只在进棚操作时,揭开草苫或打开通气孔或进出口,透过的光线使生产者能够看清楚操作即可,不必过多透光。
2、病虫防治:
2.1黄菇病:初期只在菇体表面出现黄褐色斑点或斑块,随之病区扩大,并深入菌肉组织,此后,子实体变为褐色、黑褐色,进而死亡、腐烂。喷洒黄菇一喷灵即可。
2.2斑点病又称褐斑病、黄菇病等,属细菌性病害。主要症状:菌盖是该病害的主要危害对象,发病初期,菌盖表面可见淡黄色变色区,后逐渐加深变为干黄色、浅褐色、暗褐色,并同时出现凹陷斑点,继之分泌粘性液体。处理措施:停止喷水,加强通风,充分降低湿度;清除病菇,清理料面,喷洒黄菇一喷灵或赛百09溶液;畦式栽培时,撒施一定量的石灰粉,也可起到抑制作用。
2.3软腐病:又称蛛网病、褐斑病等,典型症状就是出现大量白色网状菌丝,而且发展迅速,感病菇体渐呈水红色、褐色,继之腐烂。处理措施:停止喷水,降低湿度;清除病菇,清理料面,喷洒百病傻溶液;菇棚门口撒施石灰隔离带,并谢绝外人参观;棚内经常喷洒药物以预防该类病害的发生。
2.4虫害:主要有菇蚊类、菇蝇类、蠼螋以及螨类等,根据预防为主、防治并重的原则,应针对不同的害虫使用不同的药物予以彻底杀灭。
3、栽培
3.1香菇配料:木屑1800千克,麦麸200千克,玉米粉40千克,过磷酸钙20千克,尿素3千克,石灰粉15千克,石膏粉10千克,轻钙10千克,香菇专用添加剂1千克。
3.2金针菇配料:棉籽壳225千克,麦麸15千克,玉米粉10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石灰粉2千克,石膏粉5千克,尿素1千克,蔗糖3千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拌料型)120克。
3.3鸡腿菇配料:棉籽壳250千克,石灰粉4千克,石膏粉3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尿素0.8千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拌料型)120克。气温20℃以上时,加入赛百09药物125克。
3.4滑菇配料:木屑200千克,棉籽壳200千克,麦麸、玉米粉各50千克,过磷酸钙10千克,石膏粉10千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拌料型)240克。
3.5柳松菇配料:棉籽壳230千克,麦麸20千克,过磷酸钙4千克,尿素0.8千克,石灰粉2千克,石膏粉4千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120克。
3.6茶薪菇配料:棉籽壳220千克,麦麸30千克,石灰粉4千克,石膏粉2.5千克,尿素0.5千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拌料型)120克。曹德宾 /文
编辑:LQ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