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9-01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黄小戈 记者 龙宇丹/摄
怀揣云南最好的特产,却顶着世界上最严格的检测标准,并和世界上最挑剔的商人打交道,这件让人想想都头痛的事情,恰恰是云南松茸出口的真实写照。而这也是云南最大的松茸企业——茂昽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黄小戈,20年来惟一做的一件事情。
“茂昽顶多属于中小企业,我本人也算不上是什么成功人士。”采访黄小戈是快乐而又痛苦的一件事情。快乐的是,谈起云茸的发展思路和经营理念,他可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让人惊叹的观点不时闪现;痛苦之处在于,这个上世纪90年代初就毕业于名牌大学的高才生,却一直对自己的“奋斗史”轻描淡写。
“中小企业”的定位,与其说是自谦,不如说是他对该产业的深深忧思;否认“属于成功人士”,与其说是低调,不如说是一种在期许和收获之间徘徊的惆怅。
“云南松茸那时候的经营模式是很粗放的,企业收购加工包装后就出口”
1991年,22岁的昆明青年黄小戈从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物资管理工程专业毕业。在那个大学生还未被视若草芥的年代,从名牌大学走出来的他是名副其实的“天之骄子”,分配到的单位也是红极一时的企业——云南省进出口公司。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他渐渐开始接触公司的出口松茸业务,并后来成为负责人。
其实那时候除了松茸,黄小戈由于工作关系,也接触到了许许多多当时还不是每个普通市民家里都能有的世界名牌,比如西门子等。和一般人的眼光不同,对于这些世界名牌,大部分人艳羡的也许是质量、外形、包装等,但黄小戈关注的却多了一项——附加值。他觉得,质量、外形、包装等,最终体现的都是商品的附加值,也正是这个附加值,让商品不仅仅停留在粗放制销售的低级形态。
“云南松茸那时候的经营模式是很粗放的,企业收购加工包装后就出口。”回忆起当年,黄小戈并不觉得“寒碜”,因为他认为那是一个必须经历的阶段。“但你不能永远停留在那个阶段,云南松茸出口日本这么多年了,人家只模糊地知道这个东西是来自中国云南,至于是哪家企业加工的,是什么品牌,基本上一无所知。”
当然,许多事情都是后来才慢慢领悟的,黄小戈当时毕竟年少青涩,许多问题也就仅仅停留在思考阶段。由于在对外贸易方面工作出色,他1995年年底调任云南省工艺品进出口公司,任部门经理。许多想法也就一时搁置下来。但1996年,云南松茸业务方面需要派代表到日本出访,有关部门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只有黄小戈适合。也就是在那一年,他坚定了从事云茸事业的决心。
“国内那些以‘吃不死人’为标准的企业,应该无地自容”
然而,一切都并非像想象中那么简单。由于日本把食品安全、国民健康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认认真真从事松茸贸易的黄小戈,也开始了一系列结结实实的“碰壁之旅”。
有一次,黄小戈去日本,一个日本企业发现自己收购来的云南松茸不合格,当场就把箱子里的松茸倒在地上,让几个员工上去全部踩烂了。当然,这也许是出于愤怒的偏激之举。但黄小戈被深深地震惊了,也被深深地刺痛了。“仅仅是不合格而已,国内那些以‘吃不死人’为标准的企业,应该无地自容。”
另一次是在国内,当黄小戈陪同一位日本朋友考察省内某蔬菜企业时,发现有一部分蔬菜是用报纸包裹的。当日本客商大惊之时,该企业领导赔笑说,这是在本地销售的,出口的在那边——用保鲜袋包着呢。最后的结局,这位日本客商没有和该企业做生意。“我看见的时候的确没用报纸包,但等我在日本接到发来的货时,我真的没有信心相信蔬菜没有用报纸包过。”这个日本朋友对着黄小戈一字一句很认真地说。
“做全球最安全的食品企业,这就是茂昽这个小企业的大梦想。云南松茸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70%,但却没有取得和市场份额相匹配的话语权,就是因为我们在质量上经常被人诟病,只有在品质上做到无可挑剔,才能赢得认可和尊重。”黄小戈说。
至于为什么重点强调“安全”,黄小戈表示,民以食为天,连安全都保证不了,还谈什么营养成分,还谈什么文化。对于让社会各界欢欣鼓舞的新《食品安全法》,黄小戈只是报以淡淡地一笑,“这只是一个企业的底线。”
“我们这么做并不是要迎合日本的严格标准”
黄小戈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云南省国际商会松茸分会秘书长。他至今还清楚记得当年的“云南松茸日本农残事件”。
2002年8月29日,日本媒体《读卖新闻》以主要篇幅刊载了一条消息:日本厚生省从云南省8月19日出口的松茸中检出农药残留超标28倍的松茸产品。该文一石激起千层浪,给云南省松茸出口造成极坏影响,当年仅出口鲜松茸526.253吨,创汇额较前年减少47.53%,给云南省特别是迪庆藏族自治州的松茸经营企业、采摘农户带来了极大的损失。一场捍卫云南松茸声誉的“保卫战”随之打响。
“虽然日本从世界上很多个国家进口松茸,并非有统一的检验标准,但对中国是最为苛刻的。对农残的检测严格到什么程度呢,打个很恰当的比方,一个标准游泳池里,滴一滴农药进去,整个池子的水就农残超标了。”对于这些,黄小戈虽然有些摇头苦笑,却没有丝毫抱怨。毕竟要把商品卖到别人国家里,就要遵循人家的游戏规则。更何况,自己也并没有做得十全十美。
据他介绍,一直以来,都有一些为了贪图蝇头小利的农户,把铁丝等一些异物“植入”松茸里,以增加重量。但这种情况一旦被收购企业发现后就是立即拒收,农户一分钱收入也得不到。
除了这些小聪明外,更让黄小戈头疼的,是那些看不见的陷阱。“采摘的地方不是农作物区,但奇怪的是,到日本一检验,农残又超标了。企业委屈,农户委屈,云茸这个品牌更委屈!后来仔细一找源头,才发现是有些农户竟然用装过农药的袋子、箩筐等来盛放松茸。”
针对这些,云南省国际商会松茸分会已采取了一系列严格有效的措施:如果供货商不按正当要求供货,企业可以拒收;同样,如果采摘农民不按要求进行安全采摘及交易,供货商也可拒收。继续实行“松茸采集专用袋”,并向采摘农民免费发放,坚决杜绝松茸农药残留事故发生。此外,如果松茸经营企业被检出在松茸中掺杂有异物,特别是金属异物,一律严惩不贷;严禁收购鲜松茸时对农民货款打白条,如果发现,由企业承担一切责任及后果。
“我们这么做并不是要迎合日本的严格标准,而是要让世界看到,中国食品企业自身也在不断提高,别拿老眼光看我们。”黄小戈很有自信地说,云茸要做的就是忠于自然、忠于良知、忠于消费者,把这些做好了,强大只是时间问题了。他和许多标榜个性化的企业家不同,“做完善的价格体系和质量标准,才是云茸最大的出路”。
黄小戈一直以来念念不忘的一件事,就是去年他在某州市视察松茸收购时的一幕:一个50多岁的老农民步行了20多个小时的山路,来到松茸收购点上,哆哆嗦嗦地从怀里掏出3枚用草纸仔细包好的松茸。大家一看,是又心疼又惋惜——这些松茸因为用草纸包过,已经不能达到收购要求了。
这个老农的遭遇深深刺痛了黄小戈,他说,希望这些的缩影不要再上演。(张楠/都市时报)
编辑:XS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