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用菌行业领军型人才,助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5月8日-10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第一期乡村菌业专家高级研修班在京举办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的“数字乡村建设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开班。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食用菌工厂化生成专题

    食用菌工厂化生成专题

    菌中贵族 羊肚菌

    菌中贵族 羊肚菌

    虫草调查:产业发展需政府之手还是市场之手?

    发布时间:2009-09-19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近年来,冬虫夏草(以下简称虫草)成为中国市场乃至国际市场上的“宠儿”,青海等原产地的虫草售价与30年前比较已经上涨千倍以上,顶级虫草一克高达二百余元,贵比黄金。

      虫草核心分布地带处于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源头的高寒草甸。青藏高原极其脆弱的生态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被破坏很难自我恢复,直接威胁至中华民族母亲河的生态安全。

      日前,人民网联合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等单位前往虫草的驰名产地玉树就相关问题进行了采访调查。

      虫草市场:价格波动如股市

      8月16日一大早,高原上阳光明媚,玉树州牦牛广场上人头涌动,三五成群,低声交语……大规模采挖虫草的季节刚刚过去,但虫草市场仍是热火朝天。有的将一大袋足足有好几公斤的虫草,往地下一倒,摊开讲价;有的手提小塑料袋,里面装着约几十根虫草,在追着小贩和游客问:“要不要?”

      记者看到,买卖双方都将手放在衣袖或衣襟下,或用手帕、塑料袋盖住,暗中辦手指讨价还价。整个交易过程,双方都不言语,成交与否用点头或摇头来表示。

      26岁的然杰是典型的康巴汉子,两年前他大学毕业,当上了州上的公务员,后来放弃铁饭碗,子承父业做虫草生意。

      “2007年我从治多买了50根虫草,拿到玉树州上就赚了4000多块,然而2008年我在果洛那边收购的虫草跌了很多钱。去年上半年囤货的老板大都亏得倾家荡产。”然杰告诉记者, 在2008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情势下,虫草市场疲软,比起2007年价格跌了一半。

      据青海省冬虫夏草协会统计,2007青海全省售出虫草80吨,而2008年仅售出30几吨。

      “一度的疯狂炒作导致价格疯涨。虚高、暴利引发部分的造假行为、经营中的不规范。去年的市场大波动也跟这些潜在因素有关。” 玉树州相关负责人安达尔说。

      “虫草价格好一点,我们的农牧民生活就好一点,虫草价格不好,那我们的生活会比较艰难。” 安达尔对当地的虫草市场特别了解,他家就住在牦牛广场的斜对面。

      “你想想,一个本地人口只有20多万,但在虫草采挖期里,外来人口却达到20万以上。这有多可怕。” 玉树州发改委综合计划科三江源办公室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每年挖虫草时的盛况:有的群众提前近2个月就抵达采挖地点,把粮食等物资运上山,搭建帐篷,圈地盘,占山头。

      “过去,牧民很少自己去采挖虫草,现在不一样了。”他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当地牧民不放牧了,单靠挖虫草谋生。每到采挖季节,几万人锁上门,骑着马、驮着帐篷进山,一去就是两个月。

      虫草采挖成本低、利润高。一人一天挖10根虫草,可得三四百元。才考一家,去年挖虫草获利近3万元。在贫困的乡人眼中,这几乎等同于从地上捡钱,因而诱惑力极大。

      “每年六月是采挖虫草的黄金时间,学校机关放假、乡镇企业停产,几乎是全体人民上山打‘歼灭战’”,曲麻莱县委书记仁青才仁说:“还有急剧增多的外来人口将县城狭窄的道路挤得拥堵不堪;由于无处住宿,多数人在山脚下搭起了帐篷,扰乱了本地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不仅有人、有村庄在短时间内靠挖虫草富裕起来;对于一些地区来说,虫草经济也已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采挖虫草:生态与经济的博弈?

      虫草价格飞涨在给牧民们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经社会和环境问题。由于大量人口涌入,践踏破坏草皮的情形十分严重。虫草产区都位于偏远牧区,采挖者通常在草甸上搭帐篷住宿,砍伐灌木来生火做饭。据林业专家估算,20万人砍挖灌木做燃料,仅1天就会毁坏灌木林地200公顷左右。

      挖虫草的一般工具是专用的镢头和小铲。发现虫草后,为不破坏虫体,人们就将周围的草皮连土一起挖出。以前人们挖虫草还要留下一些做种,不一次挖尽;但现在人们恨不得一下子挖出所有虫草,而且极少有人会将草皮和土回填。

      尽管民间一直有“虫草越挖越多”的说法,但有关专家认为过度采挖会导致误挖尚未成熟的冬虫夏草,削弱菌源,加剧冬虫夏草数量的下降。

      “我们一般撬出包含虫草的全部泥土,取出虫草后,又会将原土填回到挖虫草的小土坑里的。”牧民达娃江措认为,牧民们对自己的草场还是很爱惜的。

      “一根虫草,正常情况下不过五六厘米长。虫草往往深藏在草丛之中,找寻起来费时费神,生手风餐露宿好几天找不到一根虫草是常事。”然杰说,挖虫草是很辛苦的,而近年来,挖虫草的难度大大增加了:“阿爸告诉我以前的虫草都用来喂马的,很多地方一铁锹挖下去会有十几根,现在运气不好的人,挖一天也未必能挖到十几根。”

      20多年前,虫草生长密集区每平方米多达四十多条虫草,近年来,分布最密集区每平方米仅存几条。

      据统计,20世纪50年代以前全国虫草年产量曾达100吨以上,60年代初为50~80吨,到90年代就仅有5~15吨。青海是全国虫草的主要产区之一,但20世纪90年代青海的年收购量只有3300公斤。

      虫草产业发展需要政府之手OR市场之手?

      虽然有关部门已将冬虫夏草列为国家二级保护物种,但对冬虫夏草的采挖并没有得到遏制。目前,虫草已经成了青海部分牧区经济收入和农牧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青海省虫草协会会长拉加才旦说,政府也要通过实施标准化、品牌化、构建国际化的冬虫夏草交易中心、交易载体,将虫草产业引导向着更符合市场和商品化规律的目标进行产业培育和升级。他认为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特别要下大气力对冬虫夏草产品的商誉、售后服务和市场监管加大力度,这是冬虫夏草这个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和产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

      “作为当地农牧民全年最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完全禁挖虫草是绝对办不到的。”曲麻莱共青团委副书记罗松战德说。

      玉树州发改委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虫草采挖和生态环境保护上,只能是因势利导,政府部门应因地制宜,编制虫草资源保护规划和年度采集计划,并严格实行虫草采集管理制度,同时加大草原生态保护宣传力度,强调采挖土的回填和休年轮采的做法。

      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所藏药研究中心主任彭敏认为,冬虫夏草资源日趋萎缩的状况严重,通过多种途径保证其生存繁衍是当务之急。“如果技术条件达标的话,人工虫草也可满足市场的部分需求,缓解对天然冬虫夏草的压力”, 他说。(人民网  扎西)

     

    编辑:XS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