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9-22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据浙江日报消息,今年,到龙泉市龙南乡高山地区生产夏菇,成了菇农育菇的新方法。目前,共有103位外地菇农运着菌棒赶往龙南,培育了400余万椴高山生态夏菇。
在蛟垟村夏菇栽培基地里,记者看到,400余万椴菌棒夏菇用覆土培育。菇农王荣钱说:夏菇盖的是“丝绵被”,呼吸的是新鲜空气,喝的是山泉水。他告诉记者,从山下大棚移居高山居住后,菌棒不但能自然出菇,而且夏菇品质好,解决了夏季烂棒的难题,大大提高了亩产量。
中国食用菌协会会员、龙泉食用菌协会顾问周功为介绍,夏天育菇最难控制的就是出菇率。一般情况下,菌棒在16摄氏度至18摄氏度出菇率比较高,而清新的空气则可以增加香菇的新鲜度。龙南乡区位偏远,村庄都散落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上,昼夜温差大、常年绿意盎然,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夏菇生长的天然资源,无需采用其他方式调节温度,菌棒就能自然出菇。
“把香菇运到高山上栽培,每椴菌棒成本增加了0.4元,但是夏菇能卖出好价钱。”庆元菇农沈世运已连续4年到龙南生产夏菇。他说,与在山下培育香菇相比,把菌棒运到龙南增加成本近8000元,但夏天的鲜菇平均每公斤卖到8元以上,算起来仍有5万多元的利润。
103位菇农在高山育夏菇,在当地形成了夏菇产业链。今年,龙南乡夏菇种植数量将近1000万袋。为保证夏菇的产、供、销,龙南乡修筑了4个蓄水池,蓄积山涧水通往菇棚,供菇农用水,还引进10家冷藏企业,建设了夏菇交易市场,吸引经销商来采购。同时,龙南还引导菇农对废菌棒进行生态处理,保护夏菇生长的自然环境。
周功为说,今年到龙南育夏菇的菇农数量多了,有利于扩大当地夏菇的影响,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反季节的夏菇,错开了鲜菇生产旺季,还有利于调整食用菌的生产结构。(浙江日报)
编辑:XS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