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10-22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香菇出菇管理的特点:低温菇质量高,不须直接喷水,加强通风,光照决定色泽。
相对于其它食用菌品种来说,香菇的出菇管理相对要复杂一些,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香菇的产业发展。但是,只要熟悉香菇的生物学特性、按照其菌丝和子实体生长发育需要的条件进行管理和调控,香菇就会按照人们的意志正常生长的。
1、催蕾:一般催蕾前的菌袋不需浸泡处理,但如果基料水分不足或失水过多等原因,则应进行浸泡后再催蕾,以使第一潮菇尽量的多而肥大。可采用水池浸泡,也可直接使用注水法。催蕾的方法有很多,一般常用的方法为:
1.1自然催蕾法:浸泡后的菌袋排入菇棚,加强通风和光照,不要任何辅助措施,数日后即可自然现蕾。
1.2惊蕈催蕾法:对菌袋进行木棒敲击、地下滚动等办法,使之受到“惊吓”,现蕾速度较快。
1.3强光催蕾法:对棚内地面浇水,使之保持较高湿度,然后,揭开草苫等遮荫覆盖物,使棚内进入直射光,对菌袋进行强光刺激,很快即有菇蕾现出;但要密切观察,一旦棚温达到30℃时,即应立即遮荫,并向棚顶喷水降温。
1.4温差催蕾法:准备鼓风机和喷水器械,揭开草苫等遮荫覆盖物,利用阳光对菌袋一方面进行强光刺激,另一方面,棚内温度急剧升高,待升至30℃时,进行保温处理,使30℃保持到太阳落山后,揭掉覆盖物,打开进出口,先用地下水对菌袋进行快速降温,继之开动鼓风机向棚内吹风,然后,利用晚间的自然降温,棚内温差可达15℃以上,催蕾效果不错。
2、育蕾管理:该阶段的主要管理任务是割膜和疏蕾两大项。首先,菇蕾现出后,仅仅是一个个的灰白色小肉疙瘩,根本还没有分化,但也没有触及塑膜,此时,即应及时进行割膜处理,方法是:使用锋利的尖刀(现多使用壁纸刀),环绕菇蕾将塑膜切割约3/4,使之保持一个活动门扇的样子,既不妨碍菇蕾从中钻出,又可防止过大的风流进入,以避免基料的水分过多散发。注意:不可待菇蕾触及或顶到塑膜后再割膜,否则,将会产生畸形菇。要知道,畸形菇的市场价值是很低的。其次,或者在割膜时、或者在幼蕾钻出后,发现有丛生的如有两个、三个或更多的菇蕾挤在一起时,即应进行疏蕾处理,方法很简单:用刀尖将边缘的菇蕾切去就行了,如果操作不方便,也可以只将其上半部分(大约是菌盖部位)削去,保留一个长相端正、形态园整的即可。
3、蹲蕾管理
作物栽培中,有一个“蹲苗”的做法,在香菇生产中,也有类似的措施,就是蹲蕾,目的就是培育个大、肉厚的厚菇或花菇,做法很简单,就是降温。如幼蕾喜欢在15~22℃环境下生长,在14℃下的长速明显下降,如有条件,降温于12℃左右,甚至8℃左右,则可达到蹲蕾的目的;如果配合短时的直射光和偏低的空气湿度,将会有助于蹲蕾的效果。该措施在香菇的常规栽培中,其效果可以说是屡试不爽的。一般约持续一周左右,即可达到蹲蕾的目的。调控条件:
3.1温度调控:一般香菇菌株的子实体发育阶段以15~22℃为适宜条件,低于5℃时,子实体无法分化和发育,高于28℃时,现蕾困难,已有的子实体发育速度快,但菌肉薄、易开伞、色泽浅、品质差。
3.2湿度调控:出菇阶段以保湿为主,应调控相对空气湿度在90%以上,如果培育花菇,则可根据其不同发育时期调控至50~70%。
3.3通风换气:除保温等特殊要求外,一般要求棚内要有较新鲜的空气条件,应控制二氧化碳浓度在0.05%左右。
3.4适当光照:除特殊栽培环境如人防工事、天然山洞等场所需要增加人工照明外,菇棚内可根据子实体的生长要求,通过揭盖覆盖物来调控棚内的光照,否则,光照不足时,将使菇体色泽变浅,影响商品质量。
4、出菇管理
菇期管理可根据栽培菌株的生物特性以及要求的出菇模式进行管理,如低温菌株鲁花1号在冬季培育花菇,要求最大限度的降低空气湿度和温度,加大光照刺激和通风,气温在10℃以下时,可打开棚膜,任其日晒风吹;又如中广温菌株农香66,以培育鲜菇为主时,则要求提高空气湿度至85%左右,保持棚温在15℃左右为佳。(曹德宾 /文)
编辑:LQ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