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12-08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农村遍地有黄金,看你留心不留心,只要门路瞅得好,思想一变废成金。”12月3日上午,尉氏县高寨村支书、大学生村干部张长江告诉记者:“只要留心捕捉商机,思想跟着市场走,农民朋友足不出村就有很多增收致富的途径,甚至连一些昔日的‘废物’也能生‘金’。”
记者在该村目睹了农民变废为宝增收致富的鲜活事儿。放眼望去,只见村民家的房前屋后和村道两旁的空闲地遍布一座座白色的塑料大棚,大点的棚占地有六七十平方米,小的则只有三四平方米,这便是村民所说的张长江的大作——“黄金”蘑菇大棚。
高寨村是一个行政大村,下辖南高寨、北高寨、范庄王3个自然村,共有323户人家。对于种植塑料大棚蔬菜来说,这个村的村民并不陌生,从2000年开始,大棚香瓜、韭菜等返季节蔬菜的种植便在这里兴起,让这里的农民真正尝到了科技种植的甜头。
“废弃的玉米棒芯做基料,并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闲地建棚种植蘑菇,这在俺村还是头一次,而且效果特别好。你看俺家这座不大的棚,一个冬闲季卖蘑菇的钱包住全家的菜钱不成问题。”村民王小辈指着他家庭院内的一座4平方米的大棚,脸上乐开了花。2007年12月,担任高寨村党支部书记的大学生村干部张长江突发奇想,既然大棚种植有这么好的前景,为何不在责任田以外的空闲土地上建棚,利用秋玉米收获后废弃的玉米棒芯发展蘑菇种植,让有限的土地充分发挥作用。有了这个想法,他开始一家一户地动员,并把县科技局的专家请到村里,现场为村民讲解、指导种植大棚蘑菇,让村民冬闲时,在自家的庭院内和村道路两侧的空闲地建起大棚种植蘑菇。
在村民王大毛家的蘑菇大棚,记者看到,一层层的菇床上,蘑菇长势喜人。王大毛高兴地说:“俺村种玉米比较多,就利用废弃的玉米棒芯做基料种蘑菇。没想到今年蘑菇的价格一直都很好,仅上个星期我就卖了三四千元,这真是,空闲地让俺村废弃的玉米棒芯长出了‘大元宝’。”(李国胜/开封网)
编辑:XS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