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4-13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利用有限土地资源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上)
邢作山 李洪忠 陈长青 郭惠 姜超/文
据统计,我国土地面积约占世界土地面积的7.1%,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22.5%。我国以占全球1/14的土地养活着1/5的人口,无疑人口与土地的矛盾较世界大多数国家更为尖锐。山东邹城市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孟子的诞生地,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之称誉,现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新兴能源工业城市,总人口113万,耕地面积94.4万亩,人均0.84亩,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作为2009年被评为“全国食用菌行业十大主产基地县”的邹城市,在土地资源面临着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来发展食用菌产业呢?
推动土地集约规模生产 发展循环农业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加速实施集约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创汇农业为一体的食用菌产业园区建设,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科技贡献率和土地产出率,依靠发展食用菌产业使土地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走出 “用空间换面积、用技术求效益”的食用菌特色发展之路。我们积极用好土地流转政策,打破传统方式,积极吸收有资金、有技术、有市场的外部力量参与本地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食用菌种植大户带动当地农户生产或鼓励农民将承包的土地向生产食用菌的专业大户和农业园区流转,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和区域优势,发展食用菌产业的规模经营,建设集约、节约、生态型高标准设施农业,打造农业产业化品牌,促进集体经济快速发展,让农民进入社会化大市场,为农民创造新的增收途径。
利用煤矿塌陷区 号召群众种植食用菌
邹城市境内煤炭资源丰富,含煤面积357平方公里,地下煤炭储量达41亿吨,年产原煤近2500万吨。多年来,煤炭资源开采在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采煤区塌陷问题,严重影响了矿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底,全市因采煤导致土地塌陷8.03万亩。目前,邹城市采煤塌陷地仍以每年2500亩~3000亩的速度增加。据此推算,到2050年,全市采煤塌陷地面积将达到15万亩,将有67个村庄被迫搬迁,大面积粮田变成泽国,20多万群众将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面对严峻形势,市委、市政府把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先后投入1.9亿元,采取“填垫用平”四种模式,最大限度地恢复采煤塌陷区土地耕作条件和自然生态环境,有效解决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为保障塌陷区人民的生活,增加塌陷区群众的收入,太平镇(原平阳寺镇)探索利用塌陷地发展食用菌的模式,利用治理出来的土地建成的食用菌高科技示范园总面积已发展到1180亩,建设高标准层架式立体种植菇棚1300个。同时设立良种繁育、栽培示范、产品加工、技术培训4个区域,具备了集科研开发、优良菌种繁育、品牌产品加工、科技成果推广、栽培技术培训和技术信息服务六大功能。
在治理后的塌陷地上,传统农业与食用菌栽培的效益相比,一年一亩地一麦一棒(玉米)的种植模式,一亩地一年小麦和玉米的毛收入为1470元,扣除成本(种子、农药、肥料、浇灌、收播等)600元,纯收入为每亩870元。栽培食用菌每亩年产45000kg(双孢菇大棚七层架计算),毛收入27万元,扣除成本15万元,纯收入为12万元。相比较栽培食用菌的收入为传统农业的137倍。如按普通简易菇棚(每亩地可搭建二个)与传统种植农业相比,一个棚最低年纯收入2万元,二个棚共计4万元,也是传统农业纯收入的46倍。
积极倡导立体种植 提高土地产出率
大力推广庭院种植。通过在庭院中搭建多层栽培床,利用谷草、麦草等原材料制成营养料,大量种植食用菌,春秋季均可出菇,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致富项目,并且能够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有效缓解了人多耕地少的矛盾,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据相关调查,庭院种植食用菌年均可增收近万元。
积极发展林菌间作。邹城市现有速生丰产林六万余亩,多数闲置,除林木生长外,不能同时有其它产出。为充分开发和利用林下资源,我们进行了林下食用菌人工栽培试验,并取得成功。据统计,林下种植食用菌每100平方米需投入1800-2200元(不含用工),产值可达4500-5500元。自2006年以来,邹城市已累计发展林下栽培食用菌233.19万平方米。生产食用菌2449.05万千克,总产值达12245.28万元。(未完待续)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