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在双流区彭镇合水社区开展食用菌林下栽培现场观摩及培训会,40余名农技干部及种植业主观摩了林下套种的竹荪、灵芝出菇情况。这一成果,标志着双流区种植户在林下套种竹荪、灵芝的尝试首次取得成功。
据介绍,今年4月初,家庭农场引进福建的棘托竹荪,在林下示范了1亩。4月初播种,6月中旬有了竹荪蛋,7月初采收竹荪。棘托竹荪适应范围广、抗逆和抗杂性强,也能抗高温,适合夏秋季出菇。棘托竹荪基料来源比较广泛,一般的木屑都可种植。家庭农场利用修剪的废弃苗木枝条作为基料,还示范种植了1亩地的段木白肉灵芝,现已出菇。
在四川省食用菌创新团队岗位专家李昕竺及其团队指导下,示范户采取错位发展思路,结合家庭农场的产业特色,为竹荪和灵芝打造了“采摘体验+研学+餐饮”的多元销售模式。还计划将白肉灵芝通过盆景、盒装等形式推向市场。
培训会上,新采摘的棘托竹荪以及采用段木白肉灵芝包装而成的“菇趣盒”进行了现场展示。农场负责人介绍,林下套种棘托竹荪、白肉灵芝,依托家庭农场进行销售,实现了苗木地的最大化利用。
针对林下套种食用菌的发展,专家建议,应优先选择具有较高发展潜力的珍稀食用菌品种,这样才能与大规模种植的食用菌形成错位竞争,提升市场竞争力。
据了解,双流区有3.2万亩林地,近郊旅游也很有市场。该区准备在今年秋季,把林下套种食用菌的示范扩大到100亩,以珍稀食用菌的观光、采摘、体验、品鉴带动近郊游,让种植户进一步增收。(来源:四川农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