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4-19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文/图 本报记者 孔琳 通讯员 彭辉 龚建昌
昨日一早,河北省藁城市兴安镇西里村的张国学夫妇就来到自家的蘑菇大棚,拉开草苫,让里面的蘑菇照上初升的春阳。在镇政府的扶植下,西里村的蘑菇大棚让农民财源滚滚,种植户年均收入达到6万元。
张国学是西里村首先搞蘑菇种植的农户之一,已种了20年,如今他有一个三亩半的棚,年产近10万斤蘑菇,一年纯收入可达六七万元,比种庄稼收入高几十倍。目前,西里村共有16户农民种植大棚蘑菇。
近年来,兴安镇一直注重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该镇把西里村作为现代农业典型,加以大力扶植。去年,兴安镇政府组织西里村的蘑菇种植户到山东聊城参观学习,并联系河北农大等单位为种植户们提供技术保障。
去年11月份,当得知种植户们缺少资金时,该镇党委书记李振军立即找到信用社、农行等金融单位,积极协调跑办争取小额贷款,努力帮助他们解决融资难问题。在镇政府的帮助下,去年西里村还成立了蘑菇协会,专门为农户提供技术、原料和销售渠道。如今,西里村的蘑菇已受到石家庄、保定、北京、山西等地消费者的青睐。
“目前,西里村准备把村西300多亩耕地规划成蘑菇种植园区,让蘑菇大棚种植成为西里村的富民产业,让更多的老百姓实现增收致富。” 西里村村主任李盼成对发展蘑菇种植满怀信心。(石家庄新闻网)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