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12-10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浙江省嘉善县姚庄镇清凉村食用菌菌包专业化生产和示范基地试种成功的杏鲍菇,通过3个多月的不断尝试,终于培育出了第一批产品,如今已开始对外出售。
规模种植有效益
县食用菌菌包专业化生产和示范基地的创办人是姚庄镇有名的黄桃种植大户张加飞。去年基地成立时,张加飞就想通过发展多种菌类种植,改变该镇菌菇品种单一、销路不旺的状况。“原本以为实现这个想法并不难,没想到这条路走得异常艰难。”张加飞为制作菌包,去年特意去嘉兴等地考察,发现秀洲区发展菌包产业收入相当可观,于是聘请了从事菌包研制和开发的嘉兴农校教授李水林为食用菌菌包生产示范基地的指导老师。“制作菌包的原材料为玉米芯、木屑、麸皮、棉籽壳,同时还有其他一些材料,凑齐然后才能配料制袋。”而原料中的木屑,必须是从宽叶的树木刨下来的才行。
菌包的制作非常顺利,最麻烦的就是菌包接种后的发菌情况直接影响到了菌菇的生长。该基地工作人员戴健学说,杏鲍菇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很高,温度、湿度、气体交换、光照四个条件都要适宜。在菇房外,记者看到了全自动电子设备。戴健学说,这就是控温装置,此外还装了进排气孔,用来进行气体交换。“杏鲍菇生长最适宜的温度要求13℃-15℃,二氧化碳和氧气也有一定比例,与常规品种菌菇的种植要求不同。”据悉,当时就是因为气体比例失调,让张加飞损失了近20万元。
现在,张加飞克服了难题,杏鲍菇生产趋于稳定,面向市场后,受到收购商的欢迎。“眼下,基地共种植10万个菌包,每天生产杏鲍菇750公斤,每公斤批发价十二三元。”基地每天的效益在9000元左右。其实,像张加飞这样大规模地栽培,最大的好处就是菌菇一年四季都能生长,不受外界因素影响。
“变废为宝”效益凸显
记者在基地采访时,看到工人们正在将采摘下来的杏鲍菇装箱,菇形不规整的被放置在另外一个塑料盒里。据戴健学介绍,这样的杏鲍菇也能卖钱。“别看它其貌不扬,仍以每公斤6元的价格出售给收购商,销路很好。”原本应该要扔掉的东西,却变成了宝。“菌包里面的原材料原本被农户们扔掉,或被当柴禾烧掉。如今我们将它们‘废物再利用’。”
张加飞投资建设的菌包生产基地有2400平方米,如今,他在8个大棚里种植了杏鲍菇。“现在杏鲍菇已试种成功,下一步我想扩大种植面积,以获得更大效益。”据悉,张加飞到外面“取经”时,发现种植户们集中上市杏鲍菇的时间都在冬春两季,随后就不生产了,这也意味着像张加飞这样的基地生产就有很大优势。“现在正是杏鲍菇大量上市时节,每公斤价格在12元左右,等市场上杏鲍菇数量减少后,我上市的杏鲍菇价格就可卖得更高。”
据悉,张加飞的食用菌基地作为2008年度省级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总投资100万元,省补资金50万元。今年为提高菌菇的品质,提高操作人员对菌菇无公害种植的认识以及种植水平,张加飞邀请专业人士举办了多场培训,并到盘安、青浦、嘉定等地参观学习杏鲍菇的种植技术。
现在,张加飞的基地日产菌袋在5000袋左右,全部建成后可达2.5万袋。以该基地为核心区,年栽培食用菌120万袋,预计总产量达60万公斤,总产值216万元。辐射周边村区年栽培食用菌300万袋,预计辐射区总产量150万公斤,总产值达540万元,产品由该基地统一销售,年总产值可近800万元。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