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12-18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12月14日,记者在汤阴县白营乡见到了在当地小有名气的钞玉合。他是白营乡张官屯村顺发食用菌合作社负责人。
聊起这几年农村的变化,钞玉合打开了话匣子——
党和国家的政策好,通过发展食用菌种植,俺村群众的腰包更鼓了,生活水平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这五年的新变化可真是太多了。五年前,俺是当地一家木糖生产企业的技术员,在亲戚朋友眼里,那是一份收入稳定、让人羡慕的工作。2006年,俺看到种植食用菌特别挣钱,就一边在企业上班,一边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了解食用菌市场信息。掌握了种植技术后,俺辞掉工作,贷款20万元修建了8座大棚,占地15亩,当起了种植金针菇、香菇的食用菌专业户,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当年净赚6万元。
2007年,俺扩大种植规模,新增10座大棚,每座棚的利润都在9000元左右。2007年下半年,俺将骑了多年的摩托车换成了面包车,成了村里为数不多的“有车族”。看到俺种植香菇致富了,不少村民找上门来学习种植技术。当年,俺村又有村民新建17座大棚,香菇产量达到了70万袋,成了名副其实的香菇种植专业村。
2008年,由于技术、标准不统一,造成香菇质量良莠不齐,出现了滞销。俺和村里的几个大户成立了顺发食用菌合作社,又注册了“顺发”牌商标,将质量好的香菇收购后,统一贴牌销售,初尝品牌销售的甜头。
2009年,由村“两委”牵头,合作社与50余户群众签订了协议。由合作社负责对农户统一技术培训、供种供袋、产品回收和贴牌销售,实行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全面打开了香菇的销路,叫响了“顺发”食用菌品牌。全国各地的客商也纷至沓来,产品供不应求。
今年,凭着过硬的香菇产品质量,俺足不出户,就把全村两万多公斤香菇销售出去,产品供不应求,前景可观。合作社还投资350万元,建成占地200余亩的食用菌香菇示范园。园内建成大棚66座,可年产香菇130万袋,产值1300万元,带动全村110余户群众种植,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望着一排排整齐的大棚,钞玉合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趁着现在的好政策,明年合作社还要再流转土地100亩,争取让更多的群众参与香菇种植,让大家伙儿的腰包都鼓起来。”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