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用菌行业领军型人才,助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5月8日-10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第一期乡村菌业专家高级研修班在京举办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的“数字乡村建设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开班。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食用菌工厂化生成专题

    食用菌工厂化生成专题

    菌中贵族 羊肚菌

    菌中贵族 羊肚菌

    黑龙江:石坚村300多户菇农抱团闯市场

    发布时间:2010-12-30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每天采摘平菇,是姜冬梅最快乐的时候。

        12月17日,天刚蒙蒙亮,肇东市肇东镇石坚村食用菌园区的4000公斤滑子蘑就被送上了通往哈市、大庆等周边几大城市的配货车。从去年开始,每到食用菌上市季节,这里的菇农们都是这样累并快乐着。

        随着人们养生观念的增强,对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强身健体的菌类食品尤为青睐。特别是火锅店的不断增多,对食用菌这种火锅的常用食材需求量越来越大,所以食用菌市场需求旺盛、价位不断攀升。

        石坚村村民张景文、姜冬梅夫妇搞食用菌栽培已有16年,在他们的带动下,全村发展食用菌栽培的已达300多户。由于村里发展食用菌的农户越来越多,出现了没地方扩建棚室的问题,农户想扩大规模无法发展。2008年,石坚村集中建起了占地400亩、总投资800万元的食用菌园区,27个单元都建有72平方米生产菌房一座、500平方米节能温室两栋,每年生产滑子蘑和平菇等食用菌可达100万袋,年纯收入300多万元。

        食用菌栽培技术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很多劳动力。石坚村几乎没有外出打工的农民,全部留在村里给菇农们打工。每天下午是园区的菇农采摘蘑菇的时候,因为早上3点钟就要送到市场去批发,所以必须前一天下午采摘下来。姜冬梅介绍说,平菇直接送到当地的市场批发出去,滑子蘑则通过配货发送到齐齐哈尔、大庆和哈尔滨等周边几大城市。

        8年前,随着发展食用菌农户的增多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出现了经营管理和生产销售等一些问题。由于都是单户分散经营,一盘散沙形不成合力,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也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2002年,在镇、村领导的支持下,张景文组织成立了肇东市食用菌协会,食用菌合作经济组织的组建,形成了“市场+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当年就有100多户菇农加入协会。有了组织,菇农抱团发展,从做菌种、生产管理到市场销售都由协会统一负责,实现了统一采摘、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就连采购栽培料也要统一进行,这样不仅增加了收入,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食用菌产量的增多,当地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张景文多次到周边几个大城市联系销售渠道,打开了外埠市场,也提高了食用菌销售价格。据姜冬梅介绍,她家有4个温室大棚,每年收入都在几十万元。村民龙兆林入住园区时,对食用菌栽培技术一点不懂。为了帮助他把食用菌发展起来,张景文每天都要去他家跑几次,从盖温室到做菌种、生产、配料再到销售,哪样他都要手把手地教。现在,龙兆林家已经发展到5个温室大棚,年纯收入近30万元。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