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3-29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为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提升安徽省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做大做强安徽省食药用菌产业,带动更多农民提高收入水平,在安徽省科技厅等部门的倡导支持下,由马鞍山安康菌业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农科院、黄山山华(集团)有限公司、六安市金土地农业科普示范园等23家单位,于2011年2月26日,在马鞍山市安康菌业有限公司召开成立“安徽省食(药)用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大会。安徽省菜办王亚林主任、省科技厅李静和王士武副处长、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张卫明院长、省食用菌技术协会沈业寿会长、马鞍山市、县科技局、农委等领导出席了会议,大会通过表决方式选举产生了以殷坤才为理事长的安徽省食(药)用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第一届理事会。安徽省科技厅李静副处长宣布安徽省食(药)用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并与省菜办王亚林主任一起举行了揭牌仪式。
一、产业联盟组建的必要性
在我国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产业联盟作为一种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安徽省食(药)用菌产业联盟,是在国家科技部、教育部等国家政府部门和国家政策的支持、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状况和企业做大做强的发展需求等诸多因素的孕育下产生的。
1、国家政策和我省产业发展状况
近年来,食(药)用菌产业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中极具活力的新兴产业,我国食用菌已成为继粮、棉、油、果、菜之后的第六大类农产品。
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胡锦涛、温家宝、回良玉等领导同志先后到食用菌产区考察调研,高度评价了食用菌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所做的贡献。2009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山东芳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时,嘱咐要把食用菌产业做成“帮助乡亲增收致富奔小康”的产业。农业部在“十一五”《九大行动纲要》中,就明确提出了发展食用菌产业。党和国家对农作物秸秆的利用日趋重视,从科技、环境和政策等方面鼓励企业发展农作物秸秆材料综合利用的食(药)用菌新兴产业,下达了很多相关的文件,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关于印发编制秸秆综合利用规划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以及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决定》。
随着中央对“三农”的重视和食用菌在农作物生产中的比较效益,食用菌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食用菌在现代农业中已成为致富农民,改善农村环境,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和出口国,我国食用菌总产量2008年已达1827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产值近900亿元,出口额达14.2亿美元,全国食用菌产值超亿元的县有100多个,全国有2500多万人从事食用菌生产经营活动。
在国内安徽省是食用菌生产大省,但不是食用菌生产强省。食用菌产量由2000年前居全国第6位, 2008年降至第14位,到2010年安徽省食用菌虽在产量和产值上已有上升,但在全国排名上已下降至第20位,因此安徽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壮大迫在眉睫。
2、安徽省食用菌企业做大做强的发展需要
安徽省的食用菌生产是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在自然条件的基础上,辅助人为调控,条件可控性差,缺乏规模化生产,产量的稳定性和质量的一致性缺乏保证。我省食用菌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菌种生产工艺落后,培养料制备技术落后、栽培设备设施落后、保鲜加工技术落后。组建产业联盟将充分利用产业联盟的技术优势,重点解决以上问题,突破安徽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瓶颈,综合利用安徽省作为农业大省的废弃物资源,做大做强安徽省食用菌产业。
二、产业联盟对于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
产业联盟的目标是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系统效率。联盟的组建对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有着重要作用。
1、联盟组建有利于行业联合与协作,加快重大产业技术突破
食药用菌产业虽然近年发展迅猛,但是一直处于农家分散小生产状态,我国加入WTO后,在政府的引导下正在逐步向集约化、规模化生产转变。然而,多年科技研发的严重不足,产业重大技术问题无力突破。如优良品种的选育、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保鲜贮运和加工等,现有的研发力量分散于各类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各家的研发力量都十分有限,现有体制难以形成合力共同攻关。组建食药用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可以在不打破现有体制的基础上,形成合力,分工合作,对产业技术问题联合攻关,加快重大产业技术的突破,支撑和引领产业技术创新。
2、联盟组建有利于集聚和整合创新资源,形成产业技术创新链
食(药)用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组建,集聚和整合了省內食(药)用菌产业技术创新的优势资源,从人才培养、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发到产业技术的熟化,形成人才梯队;根据食(药)用菌产业链的各环节的技术需求,开展技术创新,实现人才和技术的紧密链接,形成贯穿整个产业链的技术创新队伍和技术创新链,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品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的较为完善的食(药)用菌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使我国食(药)用菌研究及生产关键技术水平迈上新台阶。
3、联盟组建有利于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
食(药)用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组建,强有力地分工合作,上下游合作,进行技术攻关,扩大业内技术交流和共享,对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具特殊重要的作用。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将极大地带动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升级,促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通过解决规模生产中的重大技术问题,提高产量和品质,促进产业升级,增强我国食(药)用菌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国由食(药)用菌产业大国向食(药)用菌产业强国迈进。
4、联盟组建有利于形成持续和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多年来,公共财政投入的匮乏,导致食(药)用菌生产轰轰烈烈,技术研发冷冷清清,有学习研究食(药)用菌的硕士、博士,研究食(药)用菌的教授、研究员,而缺乏第一线实践的农艺师和技术员,产业技术体系残缺不全,在分散生产方式面前,技术研发者与生产者之间缺乏有效的链接。食(药)用菌技术研发体系食(药)用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组建,将有效地改变过去的“有技术无人接产,有需求不知找谁”的研发与应用严重脱节的局面,将极大的密切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与企业和生产者的关系,将产学研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分工合作、技术攻关和成果共享,形成持续和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三、产业创新联盟的目标
1、联盟的创新目标
该联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促进科学技术更加主动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突出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综合利用和节约利用,发展食(药)用菌产业。“十二五”期间,研发具有我国市场竞争力的功效成分确切,保健功能明确的自主产品5-10个;集成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建立促进成果转化的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通过产后关键技术的系统创新,计划开发出3-5种功能明确食药用菌化妆品和2-4绿色环保饲料添加剂、开发食用菌自动化栽培的设备1-2台套,建立各类产品检测方法、标准4-6个,为企业培养技术骨干20-30人,秸秆消耗率提升15%以上,年服务企业20家以上。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系统效率。
在食用菌产业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1)食(药)用菌遗传育种技术
积极开发食(药)用菌新品种,在兼顾普通品种,如香菇、平菇、蘑菇、金针菇等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珍稀菇类如蟹味菇、杏鲍菇、秀珍菇、虫草、灵芝、桑黄、猴头菇等的生产。
2)建立完善的食(药)用菌栽培标准
实现种质创新和栽培技术集合创新,生产良种化和栽培自动化、规范化,工厂化定期组织专职技术人员进行技术示范和推广。
3)秸秆综合利用
有效解决安徽省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和弃置,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
4)食(药)用菌质量与安全控制
建立从菌种选育— 规范种植—贮藏保鲜—市场销售标准体系,建立食(药)用菌栽培环境有害物质检测平台,食(药)用菌品质评价体系,食(药)用菌质量控制体系等,全面提升食(药)用菌品质与安全质量,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5)食(药)用菌精深加工技术
通过产后处理技术的系统创新,开发食用菌风味食品、强化食品、即时食品和功能食品等新型食品和护肤品,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系统效率。根据不同类型的人群,设计、研制、开发出具有不同功能的食(药)用菌系列的产品,如提高免疫力、抗肿瘤,改善睡眠、降血糖等功能明确,效果显著的系列产品。在产品种类上,开发适合不同人群的品种,如儿童系列、中老年系列、学生系列、上班族系列、早餐和晚餐等系列产品。在产品形式上,进行较深层次的研发,如糖浆、口服液、颗粒冲剂、胶囊等。计划开发出3-5种功能明确、成分含量清楚的新型功能食品,以后每年递增1-2种
2、联盟的技术创新任务
按照联盟中长期目标,结合当前产业的技术需求和联盟各成员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确定本联盟3-5年内的重点任务,包括以下几方面:
1)联盟将从省食药用菌行业需求出发,以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文明社会的战略目标为导向,以提高菌种筛选、食药用菌培养、加工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通过开放式的联盟形式加强合作创新,整合行业科技资源、促进信息、仪器设备等资源共享,提高行业科技创新的整体能力。遵循市场机制法则,加强以食药用菌龙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创新平台,突破行业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产学研合作各方的共同发展。
2)在现有成员科技平台基础上,启动建设安徽省食药用菌农业产业科技园、安徽省食药用菌菌种管理中心、安徽省食药用菌种植基地、标准化种植示范区等,建立联盟种植、新品种开发、精深加工的等关键技术研发共享实验室和技术交流平台,使之成为联盟内食药用菌企业之间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
3)通过开展国际交流,促进我省与国外科研机构及产业界的合作,通过技术引进与吸收相结合的方法,实现研究水平与国际接轨,从而全面解决联盟内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面临的各种技术难题。
4)尽快形成一批行业技术标准,规范菌种、绿色种植技术流程,为实现种植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提高可借鉴的技术平台,并为建立面向出口的产业提供关键技术支持。
5)积极争取承担安徽省及国家科技创新领域关键共性及重点前沿技术的开发。通过联盟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有效转化,促进联盟成员间的技术合作与共同进步。将联盟建设为省食药用菌产业重大技术创新、创造自主知识产权和产生重大技术标准的重要平台。重点开展省食药用菌种质开发与新品种选育、健康生态种植、精深加工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研究。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现在安徽省食(药)用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已经正式成立。这是一个新兴的充满新鲜血液的技术组织,她将促进该省食(药)用菌产业形成多部门合作、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发展机制,使各成员单位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突破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进而形成技术成果扩散机制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巨大推动力。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