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生村官刘博播撒食用菌致富的希望
发布时间:2011-04-14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青春与激情,不仅蕴藏在城市的繁华里,而且也飞舞在农村广袤的天地间。当下,已经有不少大学生满怀信心与希望纷纷走向广袤的农村天地,用他们的智慧与汗水,谱写出独立自主的青春舞曲。刘博,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
回到农村 寻找致富的新路子
“我从农村出来,又回到农村,帮助乡亲们致富,让更多的人富起来,是我多年的梦想,这也是我最开心,最想做的事情。”刘博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07年,她毕业于商丘科技职业学院,2008年10月,她报名参加大学生“村官”应聘,经过层层选拔被组织派到王楼乡康庄村,任王楼乡康庄村村主任助理。生于斯、长于斯的刘博对康庄村有着很深厚的感情。康庄要发展,群众要增收,最关键的要寻求到一条适合康庄群众发展的路子。特别是她听到村党支书介绍,康庄村群众至今还沿袭着传统的耕作模式时,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通过到群众家中调研,最终,她把创业的目光锁定在退耕还林的400亩土地上。
刘博自费到闻名全国的“食用菌之都”的福建甫田学习考察,当她看到素有“西洋参”之称的茶树菇后,大开眼界,更增强了她带领全村群众大力发展茶树菇食用菌的信心和决心。茶树菇和黑木耳是一种无污染,无药害,集营养、保健、理疗于一身的纯天然食用菌,而且投资少,见效快,销路广,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新途径。回村后,刘博就向村党支部回报了外出考察的收获以及她的打算,村党支部非常支持她的工作。刘博想用父亲给自己买房子的5万元钱买原料和设备,来种植食用菌。她与父亲商量,父亲很赞同她的想法和打算,“只要你能帮助群众致富,我全力支持你,没有钱我去给你借!”有了父亲的大力支持,更坚定了刘博的信心和决心。
喊破嗓子 不如做出好样子
刚开始,她想动员群众和她一起种植,但很快她想到不可行,因为眼下村民不信任,到时候种植的茶树菇卖不出去咋办呢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于是,刘博就在自家的五亩地的树林下,建成了25个日光温室大棚,种植茶树菇15万袋,黑木耳10万余袋,从事茶树菇食用菌生产。购买食用菌种和原材料,到发酵菌苗、高温灭菌到无菌接种,刘博都自己操作、严格把关,经过2个多月没日没夜的操劳,日光棚里一排排整齐的菌袋上,终于长出了散发清香、健壮的第一批鲜茶树菇和黑木耳。看着眼前的情景,刘博的心里无比高兴,终于成功了!
为了使茶树菇食用菌打开销路,刘博带着茶树菇到农贸市场和批发商多次交谈,介绍茶树菇优点和市场的前景。一位食用菌批发商被刘博的诚意所打动,答应每天经销100公斤。面对销售市场,她严把质量关,因为她供应茶树菇口感好、质量上乘,不久这位批发商就把经销量增加到每天350公斤,第一批茶树菇和黑木耳她就盈利了5万多元。
2009年4月,刘博注册了康庄村食用菌蔬菜经济合作社。村民们都想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刘博就把掌握的食用菌技术无偿传授给他们。为扩大规模,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她就走进田间地头,帮助村民建大棚,并对茶树菇种植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手把手地教、一个难题一个难题地解决,没日没夜的工作在温室大棚里。她人虽累瘦了,手磨破了。但是,每每提起她,康庄村的群众个个是赞不绝口。
成就梦想 扎根农村一辈子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两年多来,合作社成员由原来的65户增加到110户,种植面积由原来的50亩增加到300亩,以食用菌为链条的蔬菜规模生产格局基本形成,仅此一项该村人均增加纯收入1000多元。刘博受到了市、区领导表扬,并对她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商丘日报》、商丘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对其进行了报道。在全市大学生“村官”创业典型培训班上,刘博作为典型代表作了发言,介绍她的创业事迹,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我三年的‘村官’任期快到了,乡领导问我是否还想续聘,我说不把康庄村变个样儿,我是不会放弃的。”面对记者的采访,大学生“村官”刘博微笑着说。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