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展机遇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满落幕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龙江省食用菌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

    浙江:龙泉黑木耳盼“突围”

    发布时间:2011-09-30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夜晚8点,龙泉竹垟畲族乡安坑自然村的廖大志一家还在昏黄的灯光下忙碌着。他们正紧张地为黑木耳菌棒套袋、打透气孔。
        42岁的廖大志相信“小富靠勤,大富靠命”,除了不满周岁的小孙子,全家四口人要从早上5点一直忙到深夜11点。今年他们要生产3万桶木耳,农时不等人啊。
        “木耳怕晒又怕冷,白天温度维持在15~25℃,每小时要洒水15分钟。”廖大志说,他家的3万根菌棒,从今年7月起就陆续开始栽培种植。到今年10月,一家老小就可以采摘新鲜的黑木耳,一直持续到明年3月。
        在这个村里,种植黑木耳的只有两家。
        去年,廖大志一家还在附近的八都镇种木耳。辛苦一年,一家人赚了4.6万元,净利不足2万元。
        “在镇上,另外的开支多着呢。”廖大志说,水、电、运输用的柴油,日常吃的蔬菜、粮食、肉类,一天开支至少100元。沉重的生活负担,让廖大志最终回到安坑自然村种植木耳。
        “一来山上有田,粮食、蔬菜可以自种自吃;二来省去了土地租金,一些基本的生产原料,如培育木耳的木屑、灌溉用水等可以就地取材,生产成本少了。”廖大志说,他们全家搬回山上,一年可以节省1万多元费用。
        但廖大志也有担心进村的山路实在太难走了,不知将来收购商会不会因此压价?山路难走,自己将晒干的木耳运送出去,往返运输开支就大了。另外,山里的手机信号差,又不通固定电话,他唯恐客户不便联系,错过了生意。
        “要是通村路修好了,我不仅要扩大种植规模,带动全村人种黑木耳。还要种植高山蔬菜,将来成立合作社。”廖大志说,他想尝试改变。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