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10-19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江西省开化县华埠镇溪上村是一个只有166户、565人的小山村。村子不大,但名气不小。据资料显示,村里23年连续发展食用菌,2009年被农业部授予“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示范村,去年全村人均食用菌单项收入超过2万元,村民们过上了富足的生活。收入增加了,生活条件改善了,但许多村民感到他们的“幸福指数”并不高,过年不能回家团聚,尤其是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了困扰菇农的最大烦恼。
采访时,记者在村里做了一项关于菇农生活情况的调查问卷,50份问卷面向3个自然村,问题包括菇农的家庭情况、文化程度、外出种菇对孩子的影响、不种菇想做哪方面工作等8项内容。结果显示,菇农们最担心的问题是外出影响孩子读书,该比例达到了98%。
50户菇农中,生有2个孩子的占了42%,1个孩子的占了58%。文化程度上,小学毕业的占了7成多,2成初中毕业,高中毕业的仅有3户。大多数菇农表示,因为文化程度低,手上没有技术,加上年龄偏大,在本地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因此只能外出挣钱,种菇仍是他们目前相对不错的项目。
尽管舍不得孩子,但为了更高的收入,菇农江云芳还是准备外出种菇。
一个大大的心结:如何才能兼顾孩子和收入?
当日,记者在村里行走,随处都能看到菇农们忙着装填栽培袋、灭菌的场景。
村主任江云笠告诉我们,食用菌是村里的传统产业,通过多年经营,菇农们在长三角地区建立了各自的“根据地”,去年金针菇的价格比较稳定,菇农大多有5万元-6万元利润,规模大的能挣到10多万元。
但外出种菇要牵挂着孩子和老人,回乡务农务工又担心收入减少,这成了困扰溪上村菇农的心结。
今年38岁的江飞军夫妇在外种菇近二十年,他们有2个女儿,一个上小学六年级,一个上小学一年级。由于在外种菇居住条件简陋,加上异地入学难,他们像村里的大多数菇农一样,只能将孩子交给老人照顾,而老人们没有能力辅导功课,孩子们的学习普遍不是很理想。今年,江飞军原本已不打算种菇,并特地将二女儿送到了县城上学。可是在家他却不知道该干什么,想着来钱较快、收入也还不错的种菇业,他和妻子还是选择外出种菇。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