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展机遇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满落幕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龙江省食用菌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

    河北:“怪人”吴在秋石头上种蘑菇

    发布时间:2011-10-28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在石头上种蘑菇,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然而,赤城县独石口镇的吴在秋就是一个这样的能人,他不仅尝试利用沸石培育出了高品质的白灵菇,还研发出节能技术提高产量,成功的让蘑菇从偏远山村销往到海外,他是如何做到的,又有怎样的故事?
        石头上的蘑菇
       赤城县独石口镇南门外村西北,有一片广阔的蔬菜种植基地,修葺整齐的大棚自南向北一字排开,一栋孤单的办公楼矗立在公路边,这里就是吴在秋“石头上种蘑菇”的地方——河北攀宝生态农业种植有限公司。
        走进其中一间大棚,里面宽敞明亮,一排排整齐排列的种植架上摆满了菌棒,刚刚出菇的白灵菇清鲜纯净,雪白一片。
        看我像在寻找什么时,吴在秋突然间就明白了,他爽朗的笑着从种植架上拿起一个菌棒捧在手里说:“它就是人们说的种蘑菇用的‘石头’,现在,每个棚里都有5万多个这样的菌棒。”
        原来,蘑菇不是人们想象中种在大石块上的,而是经过加工,呈颗粒状放在了菌棒里。  
        指着一排种植架上的菌棒,吴在秋又接着解释说,普通蔬菜是用土壤做基质,而蘑菇作为食用菌,是用玉米心、米糠、锯末、麦麸等材料混在一起制成的菌棒做基质,他在菌棒里按比例添加一定的石料,所以整体看起来也像石头。   
        经他这样一说,顿时让人恍然大悟,侧身仔细望去,一个个洁白无暇的蘑菇还真像从石缝里钻出来一样。
        不过,这些可不是普通的石头,它的名字叫沸石,是经过火山爆发沸腾后冷却下来的石头。
        沸石变宝
        现年38岁的吴在秋是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人。2006年5月,他怀揣着梦想来到了赤城县独石口镇,在南门外村西北占地近300亩的土地上开始了蔬菜基地建设,随后又进行菜花种植和反季节培育白灵菇实验。
        2007年夏天,在一次考察中,吴在秋注意到当地百姓在食用菌生产上存在有害物质超标的问题,让他忽然有了新想法——用沸石培育白灵菇。
        赤城县有着亚洲储量最大的斜发沸石矿,吴在秋曾在矿区与沸石打过多次交道,他熟知沸石在工业上的广泛用途。“利用沸石稳定酸碱度,吸收有害物质,应该能够很好的提高白灵菇内在品质。”他认为这种用途也适用于农业。
        由于是第一次在农业上应用沸石,吴在秋表现的非常谨慎。他认真总结了工业上应用沸石的特点,结合自己多年的农业种植经验,最后他决定尝试在白灵菇菌棒里添加一定量的沸石。
        第一茬种下去以后,吴在秋满怀期待的等了一个多月,没有出菇。又过了一周,菇出来了,但是看起来反而不如从前。难道是自己的方法出了问题?走出大棚,冰凉的风扫过吴在秋消瘦的身体,让他不禁打了个寒颤,他望着夕阳陷入了沉思……
    这个时候,与他合作的俄罗斯天然沸石公司的专家向他提出了建议,最后他们一致认为菌种和添加沸石的生料在配比上出了问题。和国外专家取长补短之后,吴在秋对沸石在农业上的应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在接下来白灵菇的培育中,吴在秋按照科学的比例在菌棒内添加沸石,并在菌棒之间放置一定量的沸石。每隔一两天他都要亲自观察白灵菇的生长情况,调节好温度、湿度、光线、空气新鲜度。
        当新一茬白灵菇出菇时,看着色泽洁白、肉质细腻的菇体,吴在秋异常兴奋。沸石不仅吸收掉了白灵菇的超标金属,还能吸收掉菌棒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氨气。经过检测,产出的白灵菇在检测数据上不仅达到了国际标准,而且外观、品质上也大大提高。  
    吴在秋粗略计算,一间大棚一茬菇需要20吨左右的沸石,用过的沸石会有杂质,在露天晒上一段时间,它们还可以重复使用。在他人眼中仅限于工业用途的沸石,经吴在秋大胆尝试,变成了培育白灵菇的宝贝。                       

        研发节能技术
        利用沸石技术大大提高了白灵菇的品质,但是在产量上还是没有突破性进展。怎样才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吴在秋又开始了琢磨。
        人工培育白灵菇冬季产量要比夏季高,即使是普通百姓也能种,夏季就不一样了,需要解决一系列的技术上的问题,比如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等。2008年夏天,吴在秋自行着手研发节能设备,希望能以此解决白灵菇的季节性生长难题。
        当时,室外温度在30℃以上,而白灵菇的生长温度需要10℃左右,吴在秋首先想到的是利用设备降温,解决通风耗电量大等问题,但是做了几次实验都不太成功。于是他起程先后到北京、天津等大城市进行市场调研。
        吴在秋是个技术能手,以前在南方老家纺织厂打工时,他通过操作日本进口织机,学会了修理多种家电。后来,他在矿山工作期间,解决了不少设备难题, 让一些专家都觉得和他在一起能学到不少新东西。
        这次,他在研发节能加温、降温设备时,钻研冰箱和空调的工作原理,2010年他研发出了设备转换器。利用这个设备,他根据赤城县特有的气候条件,夏季利用地冷降温,冬季利用地热加温,并充分利用自然光,大幅度降低了能耗,比目前反季节冷房技术降低耗电量20多倍,产量却提高40%多。
        研发2年左右,这种技术终于比较成熟,吴在秋实现了在大棚里一年四季都能生产白灵菇的梦想。
        经过技术改造后,原来反季节一个菌棒出2两菇已经能达到出4两,生产菇的成本也从原来一斤12元降到现在的8元。
        此后,吴在秋利用还自行研发高效转换器解决了白灵菇采后的保鲜问题。白灵菇储藏较适宜温度为-5℃至0.5℃。高于此温度范围会加速菇体变色与衰老,导致腐烂加快,过低的温度又会使白灵菇产生冷害或冻害。相对湿度以95-100%为宜,低于90%则会出现失水褐变。他分别建了容量为200吨、50吨的两座保鲜冷库,既节能又安全环保。
        畅销海外
        在石头上种蘑菇的吴在秋出了名,找他学习培育白灵菇经验的人也自然多了起来。一次,一个韩国外商不远万里找到他,专门要和他合作,他说就看上了吴老板的白灵菇品质。“白灵菇内在品质好了,在销售上自然也就比别人做得好。”吴在秋心满意足地说。
         “原来市场上的价格30多元一斤,现在已经降到10元一斤。可以说大部分老百姓也能接受了。”吴在秋介绍说,白灵菇是食用菌中的珍品,以前都是走的高端产品,现在已经降到了中端。如今产出的白灵菇以北京市场为中心,然后再辐射全国各大城市,有些销往海外,像韩国、日本等地。   
        目前吴在秋共培育19个大棚的白灵菇,从拌料、装袋、培育到采摘、储存、营销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工人,他雇佣本地村民60余户,吸收了不少附近村子的剩余劳动力。公司现已具备年产白灵菇500多万棒的生产能力,年产量达80多万公斤,公司在2010年被评为张家口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一开始只是单枪匹马的出来闯,如今已在白灵菇种植行业形成一定规模。去年,吴在秋还申报了省级科研攻关项目,在沸石应用上与高校合作,让白灵菇的种植更加科学化。
        现在,吴在秋满怀信心地筹划扩大再生产,准备做大做强,实现公司的生产、管理、销售综合一体化,他将目标定位年产量达到800-1000万棒,让附近村子更多的老百姓参与进来。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