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忻州市沐野食用菌研究所所长梁枝荣教授在深入研究野生双孢菇“沐野1号”的过程中,发现了一株性状独特的菌株。经多次试验验证,该菌株与“沐野1号”存在显著差异——其培养无需复杂的发酵工艺,只需在栽培瓶内以普通纤维质材料经高压灭菌后接种,一个月内即可实现大量出菇。该新菌株被命名为“沐野2号”,其纤维素利用能力更强,生长周期更短,显示出优异的栽培特性。
瓶栽的野生双孢菇沐野2号
“沐野2号”瓶栽操作简便,生产工艺易于推广,尤其适合工厂化生产。其子实体菇柄更为修长、质地脆嫩,能够有效利用现有金针菇、杏鲍菇工厂的闲置设备与厂房,为野生双孢菇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与新途径。
作为对照,“沐野1号”是梁枝荣教授团队于2008年自山西五台山三台风景区的草地腐殖土中分离所得,经多年室内出菇试验选育而成。该品种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农业部武汉检测中心鉴定,是我国首个可实现商业化栽培的野生双孢蘑菇,其子实体呈棕褐色,菇柄较长,具有菌丝生长快、活力强、出菇早、潮次多、产量高、口感独特等优点。
梁枝荣教授团队曾凭借“野山蘑‘沐野1号’双孢菇的培育与栽培技术研究”项目,荣获2014年度忻州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2017年,团队进一步研发出“沐野1号”高山林地原生境栽培技术,通过将菌种直接播种于海拔约2000米的高山林地腐殖层中,实现“当年播种、当年出菇,一次播种、长期出菇”,既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也保持了该品种野生、原生态的风味特性。
沐野2号子实体生长发育过程(1号菌瓶)
沐野2号子实体生长发育过程(2号菌瓶)
沐野2号子实体生长发育过程(3号菌瓶)
采摘后和端上餐桌的沐野2号子实体
“沐野2号”的选育成功,不仅在理论上突破了传统双孢菇的生长与生产工艺限制,也为市场带来了新产品,应用前景广阔,对该领域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