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11-12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我们栽种的香菇成色好、菇盖厚、菇柄短胖、朵形呈标准的圆形,品质很好,你看这两朵,花纹白色,朵形3至6公分,是上好的出口产品。”10月17日,记者来到湖北省利川县汪营镇渔泉口村香菇种植基地,该村的村支书甘国松笑呵呵地向记者介绍。
“我家的香菇才第一次采摘,刚两天,就零售了两万余元,我计划快速将家里的香菇采摘下来,烘干,包装,然后再卖,这样利润更高。”一大早,渔泉口村的村民罗瑞就开始采摘香菇,看着这争相恐后长出来的香菇,罗瑞喜上了眉梢。
今年,鱼泉口村的香菇刚刚开始采摘,订单就络绎不绝,让菇农们笑得合不拢嘴,也引来了当地村民及邻村村民前来关注、询问。
平均海拔1350米的鱼泉口村是湖北最西部汉渝线上的“口子村”, 该村与重庆市石柱县接壤,汉渝路、黔江至万州的公路穿境而过。因为山高路远,地方偏僻,所以发展滞后。近几年,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村民们在镇、乡两级领导的带领下,依托当地独特的高山气候大力发展多种农业,至2008年,该村的人均收入已达到了3000元。
来到鱼泉口村,记者看到,道路两旁,好多农户家前都立起了一排排整齐的菇棚。一位村干部告诉记者,为壮大香菇产业,该村成立了鱼泉香菇专业合作社,由村委会牵头,甘国松,秦建华等七名村干部和村里较为富裕的农民带头发起,已有30户农民加入香菇种植,产量可达到120吨,总收入六百万元左右。
利川是农业大市,农民靠种植、养殖致富,但农业是典型的风险产业,这是村支书甘国松一直担心的问题。2010年9月,甘国松在州委党校学习期间,了解到香菇产品在国内外有着广阔的销售市场,可以作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不倒翁”项目。结束学习后,经村委会商定,村里组织罗锐和几个种植大户一起前往香菇产业发展速度的湖北随州,考察食用菌产业。
通过两次的实地考察,村委会认为随州与利川气候、土壤等条件相似,可以尝试发展香菇。于是聘请专家前来勘察,专家认为:鱼泉口村处于1350米左右的山区,有丰富的林木资源,是有近五百年的天然香菇历史的出产地,很适合香菇的发展,可采用转换天然香菇生长为人工培植香菇的方式,既可提高品质,也可以提高产量。
为了减轻农民的经济压力和经济风险,村委会聘请了最专职的技术人员,从香菇装袋、灭菌、上架到采摘、烘烤等过程都有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并对技术人员签订了合同,规定要保证菌种有90%以上的发醇率和出菇率;成立了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的模式,把公司与群众结合起来。
为保险起见,村委会与随州一香菇出口公司签订了在鱼泉口村联合建设香菇培植基地的协议,菌农的前期准备,只需投入一定数量的木屑、玉米粉等,公司负责垫支菌种、内外袋、麦皮、石灰粉、机械设备等,只在等菌农收成时再扣除这笔费用,这样让菌农减轻了不少的经济方面的压力,菌农的产品也由公司回收,免去了菌农销售的后顾之忧。这无疑给村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按照合同规定,一斤干香菇可以卖到60元以上,如果是有裂纹的花菇则可以卖到80元,这些香菇将经过真空包装后销往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
“我们不想让我们的香菇产业发展成‘菜篮子’经济,如果香菇产业能给村里经济带来好效益,我们会力争到明年发展袋料香菇600万袋,椴木香菇20万根,种植户100户,使产量达到1200吨,总收入达到六千万元,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再者,我们想自己出资办厂,自己出口,把鱼泉口村建成鄂西南边陲的明星‘口子村’。”谈起未来的发展,甘国松充满信心。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