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引擎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用菌行业领军型人才,助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5月8日-10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第一期乡村菌业专家高级研修班在京举办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的“数字乡村建设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开班。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食用菌工厂化生成专题

    食用菌工厂化生成专题

    黑龙江海林市食用菌产业成为富农第一产业

    发布时间:2011-12-26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隆冬,走进海林市二道河子镇向日村,寻觅着不时响起的欢笑声,笔者来到村民刘杰家的小院里,房前一排排菌袋排码得整整齐齐,有经验的左邻右舍都来帮着锯木料,准备食用菌种植的原料,一阵阵欢笑声传出老远……
      “我打算明年再多种5万袋黑木耳,再投资1万元安装一个灭菌锅,这不现在就已经忙着备料做菌了。这小小蘑菇对我们农民来说可真有‘钱’景啊!”今年刘杰家的黑木耳大获丰收,这更增加了他扩大种植规模的信心,为了提高种植水平,他还专门报名参加了镇里组织的培训班,准备大干一场。
      在海林市,像刘杰这样由“冬闲”变“冬忙”发展食用菌种植业的农民还有很多。在建设中国北方食用菌强市、倾力打造“第一富民产业”的进程中,海林市从制约产业发展的思想、科技和市场瓶颈抓起,按照行业树标准、地区争排头的菌业强市战略,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影响,认真破解产业发展难题,推动海林食用菌产业强势而上。在连续两年实现种植规模、总产量和经济效益三个倍增之后,今年海林市食用菌生产规模总量达到8.36亿袋,预计可拉动农民人均纯增收5653元。食用菌产业正成长为海林农村的第一富民产业,绽放出特有的“绿色魅力”。
      筑牢产业“大厦”的基石
      高低一致的菌床、整齐划一的布局、错落有致的喷灌系统……在海林市海林镇模范村猴头菇示范园区笔者看到,以往窝在“茅草屋”里的食用菌如今搬进了“标准间”,享受到了“星级服务”。
      说起食用菌种植,可能不少人都认为这只是个“力气活”。其实,从做菌、装袋再到把食用菌摆放到地头上,大大小小需要十多道工序,而且每道工序都有着严格的技术标准,稍有马虎不仅会减少产量,食用菌的品质也会受到影响。这不,近两年来,海林市通过不断考察学习,确立了以工厂化方式生产、规模化方式经营建立食用菌产业园区和生产示范基地的发展思路,目前已建成亿袋乡镇5个、千万袋村22个、500万袋以上的规模化专业村35个,标准化示范园区92个,产业示范园区达到98个。
      示范基地和园区是先进技术推广普及的有力载体,更是产业规模化扩张的最佳平台。通过做给菌农看、带着菌农干,海林市食用菌标准化种植技术得到快速推广,品质得到有效提升,产业规模迅速发展壮大,海林市食用菌产业驶入发展的“高速路”。
      用品牌托起“绿色梦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已经成为一种信誉、一种形象和一种标准。“中国猴头菇之乡”作为海林的金字招牌,在国内已拥有广泛的影响力。为进一步深化这一品牌效应,建设生产、加工、营销全面繁荣的大菌业格局,叫响中国北方食用菌强市,海林市以国家级“节会”为宣传和推介载体,寻找机遇、彰显实力、谋求合作。三年来共参加国家级节会活动16次,《中国食用菌》杂志、《黑龙江经济报》、《农村报》、牡丹江电台和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都全方位报道了海林菌业的发展成果。
      中央委员、原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任李成玉,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国家现代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张金霞等国家及省市领导和业界人士曾多次来海林市参观考察。在全国第八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展销会暨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龙泉)论坛上,海林市所作的题为《中国猴头菇之乡,北方食用菌强市》的推介报告,得到了大会的肯定,更得到了业界人士的普遍关注,海林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潜能,吸引着众多购销商和投资者的眼球。
      此外,海林市还获得了“全国小蘑菇新农村建设模范市”、“全国食用菌餐饮文化示范市”、“全国食用菌行业优秀基地县”等多项荣誉称号,这更加使得海林食用菌蜚声海内外,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海林,食用菌的品牌效应正化作无穷的魅力吸引着八方客商,推动着菌业的大繁荣。
      走在持续发展的“循环路”上
      “今年我家的食用菌种植规模比去年增加了近一倍,除了卖食用菌的收入,把用过的菌包卖给废料加工厂,又多收了3000多块钱。”日前,在海林市三道河子镇振兴村,食用菌种植大户高元喜欣喜地向笔者说着他的“增收账”。
      随着海林市食用菌产业的飞速发展,食用菌生产成为广大农民致富增收的一张王牌;与此同时,不断完善发展的食用菌循环体系建设不仅让越来越多的菌农通过向加工厂提供废弃菌料算起了两本“增收账”,也让锯末子、废旧塑料袋等废弃菌料通过回收利用“变废为宝”。目前,海林市已建成年生产能力300万袋以上的菌包厂16个,建成废弃菌包处理厂2个,进一步延伸了食用菌产业链条,也推动了食用菌产业走上了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双丰收”发展的循环之路。
      此外,为了提高海林市食用菌产业的科技竞争力,节约生产成本,海林市还组织当地的“菌专家”、“土能人”开展“科技革命”,研发和引入吊袋发酵养菌、黑木耳小孔栽培、春摆秋摘开盖等18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在菌业整体实现节本增收的基础上,以小孔栽培为核心的种植技术,整体提升了黑木耳的品质;以春摆秋摘开盖为核心的种植技术,大幅提升了黑木耳的产量,使菌包单产突破50克,比常规种植增产30%以上。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枝争艳春满园。在海林市委、市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扶持下,食用菌产业正以它潜在的优势为海林农民带来了富裕和希望,成长为海林市的第一富民产业。在“上规模、强管理、重科技、创品牌、拓市场”这十五字方针的指引下,海林的食用菌产业之路越走越宽。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