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梅雨季节食用菌生产管理指南

    梅雨季节食用菌生产管理指南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引擎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用菌行业领军型人才,助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5月8日-10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第一期乡村菌业专家高级研修班在京举办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的“数字乡村建设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开班。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看清食用菌行业趋势,保持食用菌产业高效发展

    发布时间:2012-03-21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曹德宾:山东省农科院资源与环境研究所专家,从事食用菌技术研究与开发30余年。其科研成果先后荣获省级二等奖等多种奖项,有国家发明专利12项,编撰食用菌专著12部。他曾连续5年下乡挂职指导地方发展食用菌生产,基层农技推广经验丰富。目前,还担任农村大众报等媒体专家顾问团成员,讲课内容深受农民朋友欢迎。
        食用菌,作为新兴的农业项目之一,在省内乃至国内发展迅速。据统计,我国从事食用菌生产的约为3000万人,食用菌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强,出口量占亚洲出口总量的80%以上,其行业总产值约500亿元。
        更为令人振奋的是,食用菌产业还保持着惊人的发展速度总产量在以每年约15%左右的速度在递增。
        市场需求旺盛,从业人员日趋增多,这说明,整个产业前景十分诱人。而换一种眼光来看,这也意味着未来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一旦其种植出现区域性饱和、产品集中上市,食用菌又将难免重蹈“菜贱伤农”的覆辙。
        对种植户来说,对着力发展食用菌的区域来说,如何保证种植效益稳中有升,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在食用菌大镇惠民县魏集镇,农村大众报服务新农村大讲坛特聘专家曹德宾,现场与150位种植户对话,指出:会分析市场方可把握主动,能看透趋势才会实现高效。
        选好品种定好位
        曹德宾介绍,目前,食用菌种植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产业,在农业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排名第六。而且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在种植户逐年增多的情形下,有意从事食用菌种植的农户应该理性选择品种,做好定位。
        曹德宾说,从生产和市场来看,我国的食用菌可分为三大类型:第一类包括平菇、姬菇,这是目前的“品种老大”,也是初入行的首选练兵品种,生产数量约占总产量的40%左右。第二类主要是传统品种,也是国际性品种,如草菇、香菇、黑木耳、猴头菇等。上述品种原产我国,资源价格低廉,所以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第三类主要是引进型品种,如双孢菇、金针菇、姬菇、杏鲍菇等;此外,真姬菇、银耳、鸡腿菇、凤尾菇、鲍鱼菇、秀珍菇、滑菇、竹荪、毛木耳、姬松茸、杏鲍菇、白灵菇、灰树花、大球盖菇等引进或自产品种的生产数量也在逐年上升,灵芝、猪苓、北虫草等药用真菌以及松茸等半人工栽培品种,也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前景非常看好。
        面对繁多的品种,曹德宾建议,应该理性分析未来市场需求,谨慎选择品种和发展策略。立足于农村市场,应主要发展传统品种,如平菇、姬菇、草菇、香菇、黑木耳、猴头菇、银耳、鸡腿菇、毛木耳等不分乡村、消费量较大的品种,当属首选。着眼于大中城市市场,则应以传统品种为主、高档新品种为辅的产销战略,进攻超市和酒店,具有实力的可以“盯上”城市中的蔬菜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等。
        尤其值得强调的是,如发展到一定规模或水平,应迅速上马加工和深加工,展开企业化操作或商业化运作,不宜千军万马齐上阵。
        看清现状做布局
        食用菌出口,是创造高效益的途径之一。而不同的品种,也对应着国际上不同的买家。以终端产品为例,鸡腿菇主要出口东南亚及我国的台湾地区。姬菇,面向的是俄罗斯及东南亚国家。香菇主要出口东南亚国家,近几年西欧等国逐渐增加进口。猴头菇尤受亚洲国家欢迎。
        此外,双孢菇属于国际紧俏品种,一般价格约为国内销售的3倍左右,最高可达6倍以上。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开始青睐木耳等产品,需求量持续攀升。对于野生或半野生菌类,销售面更广,大多数国家都喜欢。
        以中间产品为例,我国的该类产品(物资)价格低廉,多年来一直成为重要的出口产品。这是因为,在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由于有林木资源保护的限制措施,再加上人力资源价格过高,导致其食用菌产品价格居高不下。尤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国家,近年来大量进口我国菌棒产品,甚至直接进口大量段木等。据统计,仅韩国每年就需要输入菌棒(菌丝块)产品约计3000万棒,相当于我们目前一个省份3年左右的总产量。
        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之下,我国的食用菌生产虽然发展迅速,但也暴露出不少“短板”。在传统的出菇季节供大于求,一定范围内的“菇贱伤农”时有发生,此前,山东、陕西等地的平菇,在低谷时价格仅为0.3~0.6元/千克,菇农苦不堪言。而仔细分析近年来菇农苦不堪言的原因,其中有世界经济不景气导致的市场萎缩,但更大的根源在于,我们在整个产业内的储备和加工、尤其精深加工没有跟上。因此,曹德宾建议,无论是个人,还是地方,要发展食用菌,必须看清现状做布局。另外,不建立相应的仓储和加工及精深加工,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整个产业落后的现状。
        科学管理成产业
        曹德宾说,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对具有“药食同源”功效的菇菌产品会越来越青睐,但我们的生产现实却是,依然受制于传统的季节性。很多地方甚至还仅仅把食用菌作为农闲的副业对待,这就造成了市场的冷热不匀:菇来时压垮市场,退潮后一片寂静,难以满足消费。此外,食用菌生产中乱用药、滥用药等问题的存在,也令消费者怨声不止。
        食用菌产业本身就具有特殊性,它不像粮食、猪肉一样纳入了国家平抑计划,它属于完全商品经济。在这种情形下,发展食用菌,没有规范的生产技术、没有执行相关标准以及没有落实严格的检测检验制度,是不行的。
        要做好食用菌生产,应该从实际出发,客观审视当地资源条件,要具有开阔的思路和科学的长远规划。要参照现有的运作模式、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创新,闯出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要利用好现有的技术力量,更要重视外聘科技力量,实现二者有效结合。
        对着力引导或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地方政府来说,也应该具有统一的规划和科学的设计。要完成技术力量的储备,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技术培训,实现“请进来+走出去+互帮互学+影响和带动”的高效运作,提升现有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对现有的人力、土地、原料、资金等资源条件要有整体视野下的配置。
        在市场规划和推动产业发展方式上,政府的作用不可忽视;产业自身的调整也不容小视。通过发展民间组织(专业合作社)、培养自己的销售队伍而实现高效益的例子有很多。
        着眼未来保效益
        曹德宾曾对国内多地的食用菌发展现状做过考察,在他看来,目前食用菌产业必须实现升级,应当鼓励、支持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种植户走特色、高效、生态的路子,引导目前的种植资源向旅游菌业、天然菌业、特色菌业、出口菌业流动。在目前以散户为主的种植现状中拉开层次,一方面可以避免种植户集中在低层次上自相残杀,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整个产业的高效运作。
        以旅游菌业为例,曹德宾说,现在是一个冷门。它通过将食用菌种植生产与旅游、观赏、摄影、教育、知识、自采、品尝乃至盆景等综合开发结合起来,协调发展,建立起以菌业为主、环境优美的休闲基地。这样的基地,着力于菌业商业价值的深开发。青少年群体可以从中了解和学习食用菌的基本知识、欣赏和见识各种熟悉的和陌生的菇菌、采摘新鲜的食用菌子实体。中老年朋友可以从中体会或重温收获的喜悦,共同享受大自然给予的美妙食物。通过科学营销,旅游菌业可以使人们滋生新的旅游欲望,而未来或将掀起一个全新的“菌业旅游”热。
        天然菌业讲求天然,它将生态效益、环保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乃至食品安全等诸多内容全部囊括,技术路线走前瞻性和科学性。这个趋势,目前在国内已有发展苗头。
        菌业走特色之路,关键在于寻找新颖与特别,绝不雷同于他人。曹德宾说,特色菌业必须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市场条件以及技术人才等优势,开发出适合当地生产、适应市场需要、满足消费需求的不同于其他地区的食用菌品种,坚持链条式产销、一条龙服务。这一点,类似于国外的“地区经济”模式。在国内,如云南、吉林等地的松茸、高原地区的冬虫夏草等品种,其知名度与影响力持续扩大,也源于其特色。他们的特色,就是在技术条件尚无法实现人工栽培的前提下,对本地资源进行半人工式保护和管理,完全实施标准化管理、包装及精深加工。这种资源和条件,是其他地区难以效仿、无法企及的,其产品就具有无可比拟的鲜明特色。
        鉴于我国菌类产品出口量大,出口菌业也将有可能成为未来的趋势之一。但对于出口菌业的定义,曹德宾看重的不仅仅是其子实体,而是将配合原料、菌需材料、菌棒产品、管理技术等全部包括在内。瞄准国际食用菌市场和各国市场状态、调研国外(地区)生产商的具体经营状况和成本情况,为我国出口上述产品的定位奠定条件。同时,必须严格执行国际相关标准或进口国(地区)的标准,避免一些交易麻烦,最大限度地保障我们的效益。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