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4-17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图为:随县三里岗香菇工业园正成为农民致富的园地。
天色渐明,笔者随着满载香菇的车流,来到随县三里岗镇吉祥寺村。一座座香菇棚,从田野连到村头,鸡鸣犬吠此起彼伏,叫醒了还在薄雾中沉睡的山林,菇农们掀开菇棚薄膜,开始收获春天的喜悦。
走进村办公室,会计谭文昌放下手中的表格,拉着笔者的手说:“走,先到对面的大市场转转。”
市场内,人流如潮,货物堆山,南腔北调,论值论价,一袋袋香菇在指定地点过称成交,装车上路。村支书张国勇一边招呼笔者,一边安排身边的人维护市场秩序。
9点过后,喧腾的市场渐归平静,统计员在交易量登记册上填写:4月10日,11.2万公斤……“依靠这个大市场,全村90%的农户种香菇,去年人均收入11000元。”谭文昌自豪地说。
“上午看水利,下午到新农村示范点植树,晚上召集党员和村民代表开会。”张国勇话音落地,两人带领笔者上路。
“前几年通了线网、路网,现在赶上新"三万"活动,拉开了水网。”一路上,快言快语的谭文昌向笔者介绍,两座水库除险加固、7口万方大堰、1500米水渠正在施工,联系机械、组织劳力、筹措资金、安排生活、把握质量成了4名村干部的日常工作。
经过一段蜿蜒的机耕道入山,隆隆的机械声入耳,二组的烂梯大堰展现眼前,3台机械、十几位村民正在施工。“堰坝快修好了,堰体要扩宽挖深,这多余的泥土不好处理。”指挥施工的支部委员胡正国征求大家的意见。
“这塘泥肥力大,扔掉怪可惜的”,村民陈金顺抢过话茬:“我那3块冷浸田等着改造,就是路程远了点。”
张国勇望望周围贫瘠的丘陵说,一部分改造冷浸田,一部分改造山场,超支运费村里解决,赢得一致赞同。
看完一组的泉眼河水库和3个组的4口堰塘,已是中午12点,3名村干部顾不上吃饭,要顺便走访困难户。
村民贺从林硬是拉笔者去看他的新房。“没有过不去的坎!”贺从林满心感激地说:“以前我一直住村集体的两间土坯房,冬天冷,雨天漏;去年,村里支援我6000块钱,建起这3间红瓦房,还介绍我到预制板上班,每月收入2000多;今年开春,我又买了一辆农用三轮,抽空跑运输。”
简单的午饭后稍事休息,来到新农村示范点。一排排别墅式民房依山而建,一片片绿化带临河铺展,妇女主任陈久红组织村民平场地、运树苗。“这么多风景树,得不少钱吧?”笔者看着眼前一捆捆的桂花、银杏、紫薇等名贵树苗,不禁疑问。“这个你放心,全由新居村民自个出。”陈久红说,村里出台奖励政策,激活民间资本,按照旅游名村标准搞绿化,淘汰了常用的大白杨,还带动20公里公路林、3000亩荒坡林建设,向全国生态村冲刺。
当夕阳的余晖洒遍山冈,新载的树苗迎风而立。张国勇召集4名村干部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晚上的会要安排春耕生产,现在我们回办公室商量一下……”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