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7-15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全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培养造就一批有利于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新洲区农业局结合全区“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组织专班,认真调研,起草了《2012年新洲区食用菌人才培养工作方案》(代拟稿),并征求分管领导、重点街镇的意见,经修改完善后印发。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管人才、服务“三农”、市场配置的原则,紧紧围绕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以提高菇农素质和技能为目标,以壮大食用菌人才队伍为重点,以完善食用菌人才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为动力,以促进食用菌人才创业创新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整合各类资源,优化发展环境,着力建设一支留得住、用得上、适应食用菌产业发展需要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为巩固全国蘑菇之乡成果、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工作目标
食用菌人才总量稳步增长,素质明显提升,结构有效改善,分布更趋合理,环境不断优化,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显著提高,农业专业大户(科技示范户)、家庭农场、农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负责人等食用菌实用人才比重明显提高。2012年,区里重点培养选拔5-10名食用菌专业技术拔尖人才,50-100名食用菌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街镇重点培养500-800名食用菌实用人才,全区食用菌实用人才总量达到1000名,初步建立区、街镇、村、生产基地四级技术推广网络,基本形成一个基地有一名技术员、一个村有一个技术小组、一个街镇有一个技术专班的强大技术服务体系。
三、工作重点
1、完善2个食用菌人才培养基地。争取区委、区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加强工作协调,落实扶持资金,分别在区农技推广中心和武汉天添食用菌科技限公司加挂区级食用菌人才培养基地牌子。
2、选拔一批优秀食用菌人才队伍。今冬明春,召开全区食用菌主产街镇负责人会议,启动优秀食用菌人才选拔工作,分类选拔5-10名拔尖食用菌专业技术人才,50-100名中、高级食用菌专业技术人才,动态掌握全区食用菌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3、培训提升一批新型职业菇农。以区级食用菌人才培养基地为平台,利用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工程等项目,采取聘请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教授和区内专家培训等多种方式,对从事蘑菇种植的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主产街镇菇农的种菇水平。
4、引进培养一批高层次食用菌人才。采取请进来的办法,引进区外食用菌专家、优秀食用菌人才来区指导,培养和带动更多的拔尖、高级食用菌专业技术人才。
5、转型造就一批食用菌人才队伍。采取送出去的办法,对过去从事粮棉油农技推广的科技人员,对其进行食用菌专业知识更新培训,以达到转型服务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目的。
四、主要措施
农业人才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力量。2010年中央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正式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建设人才强国的战略部署,并专门对农业农村人才工作作出具体部署。新洲作为全省仍至重要的食用菌生产大区,加强全区食用菌人才培养工作,是巩固全国蘑菇之乡成果、全面提升蘑菇品牌、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的必然选择。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议区委、区政府要把食用菌人才培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建立区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其他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开发食用菌人才资源的工作格局。各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和工作措施,加强协调配合,抓好各项任务落实。特别是我区东部街镇要切实履行职责,把食用菌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三级联创”活动之中,作为创建“好班子”、“好队伍”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食用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实施意见,建立食用菌人才工作目标考核制度,使食用菌人才培养工作成为农村党的建设一项经常性的工作。
(二)整合培训资源。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利用网络培训手段,继续办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区委党校、街镇成校为依托,加大食用菌生产技术培训,使食用菌生产初级工转化为中级工、高级工;加大扶持力度,建设区级食用菌人才培训基地;鼓励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企业等社会力量,采用田间学校等多种形式开展食用菌人才培训工作。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大力创新培训的方式方法,通过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工程等项目,采取就近就地对菇农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全区食用菌人才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实行动态管理。按照拔尖型、高级、中级、初级等类别,对主产街镇18至60周岁从事种菇的农民进行集中调查,摸清全区食用菌人才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布局等情况,分类建立全区食用菌人才培养对象及高、中、初级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在此基础上,根据农村菇农的动态变化,对信息库适时更新,有针对性地制定年度食用菌人才培养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
(四)加大投入力度。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加快公共财政向农村覆盖,特别是高层次食用菌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上,区财政要给予一定的支持,同时,要整合各类培训资金,加大培训工作力度,有条件的街镇要设立食用菌人力资源开发专项资金,用于食用菌人才引进、培训、培养、创业扶持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鼓励支持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人开发食用菌人才资源,逐步健全多元化的投入保障体系。
(五)完善激励机制。积极开展食用菌人才职称评定工作,建立以知识、技能、业绩、贡献为主要标准的食用菌人才评价机制。按照村推荐,街镇审核,人社、农业部门联合评定的办法,对符合条件的颁发证书。鼓励和支持食用菌实用人才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每2年组织开展一次全区食用菌人才评选表彰活动,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给予一定奖励,激发他们把论文写在菇棚里,把成果用在农户家。支持取得农民技术职称或绿色证书的农村人才领办、创办农业龙头企业、科技实体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科技创业、成绩突出、符合条件的食用菌实用人才,在政治上实行“三优先”,即优先列为党员发展对象,优先选配为村“两委”班子成员,优先推荐为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食用菌人才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尊重、关心和爱护食用菌人才的良好氛围,激发广大菇农成才兴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