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食药用菌与林下经济发展研讨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食...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24食用菌产业数智化创新发展大会胜利闭幕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

    安全吃菌知多少

    安全吃菌知多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24食用菌产业数智化创新发展大会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

    强雨天气,食用菌生产如何安全应对?

    强雨天气,食用菌生产如何安全应对?

    透过2023年度业绩报告看食用菌上市公司未来发展

    透过2023年度业绩报告看食用菌上市公司...

    我国食用菌产业向多元化食用菌循环生产模式发展

    发布时间:2012-11-24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食用菌是典型的循环农业,一方面利用农林业产生的废弃物生产食用菌,为人类提供可食用的优质蛋白与健康食品,一方面其培养基废料又可用作有机肥料、饲料及生物质能源等,有效延长了农业产业链,促进了农业生态环境的优化,成为构建生态循环型现代农业的典型行业。发展食用菌产业,在推进形成“废弃物—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链条,实现农业产业大融合中,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及《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按照国务院印发《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要求,近年来,中国食用菌协会深入调研,全面了解全国食用菌产业循环经济的现状及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的生态循环农业理念,加快开发农林废弃物等原料的综合利用技术,积极鼓励和支持食用菌农业生产者采用节能、节水、节药的先进种植方式,建立健全食用菌菌糠等废弃料的回收及再利用机制,大力提升菌糠利用科技水平,并通过建立“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的食用菌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打造现代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典型和样板,引导各地方借鉴示范区发展食用菌循环经济的好做法和好经验,初步形成了各类示范区互为借鉴、互相补充、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在加快推进食用菌产业化进程中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努力克服传统粗放经营对生态环境资源的污染和损害,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一、我国食用菌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食用菌资源最丰富、品种最多、生产量、贸易量、消费量最大和从业人员最多的国家。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关心和重视下,各级地方政府充分认识发展食用菌产业的优势和可行性,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积极把食用菌列为主导产品,政策上大力倾斜,人力财力物力上积极扶持,使食用菌生产品种和生产方式日趋多样,出现了特色品种家庭作坊式栽培、优势品种区域化种植、大宗品种工厂化规模生产的多元化现代农业栽培模式。
    根据国家《循环经济促进法》的相关要求,近年来,各省市县政府部门、龙头企业、菇农、科研院所等食用菌循环经济理念逐步提高,各地因地制宜,依靠科技,积极探索食用菌产业循环发展之路,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东宁县是我国的黑木耳生产大县,年产黑木耳15亿袋,干品总量6.2万吨,年产菌糠40万吨,其中直接还田5万吨、加工成有机肥2万吨,加工成活性炭产品3.0万吨,其他作为燃料供热;灵宝县利用果树修剪枝条发展食用菌,08年开始实施发展1000万袋香菇暨万吨生物菌肥项目,形成“果-菌-肥-果”一套完整的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后,每年可消化废弃果树剪枝4000万斤,节约木材35万立方,菌袋废弃物全部生产生物菌肥,施用于果园,实现废物零排放。每亩可为果农节约投资300-500元,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可观。

        二、我国食用菌循环利用模式特点

        根据各地的农业生产和自然地理条件,我国在食用菌生产中出现了多种循环模式,包括:果、桑树剪枝—香菇—市场销售——菌糠废料—平菇、杏鲍菇、金针菇;果、桑树剪枝、农作物下脚料—香菇、平菇等—市场销售—菌糠废料—饲料——畜禽、水产;林业下脚料—香菇、木耳、灵芝—市场销售—菌糠废料—有机肥;农作物下脚料(棉籽壳、玉米芯)—平菇、白灵菇、杏鲍菇、金针菇—市场销售—菌糠废料—有机肥;果、桑树剪枝、农作物下脚料—香菇、平菇等—市场销售—菌糠废料—沼气—肥料—果园、农田、林地;果、桑树剪枝、农作物下脚料—香菇、平菇等—市场销售—废菌棒—无土栽培基质—花卉、苗圃;果、桑树剪枝、农作物下脚料—香菇、平菇等—市场销售—菌糠废料—燃料—供热取暖。
    分析各地经验,重点是抓住了两个关键环节。一是最大限度抓好农林废弃物再利用;二是最大限度地开发食用菌生产废弃物再利用。

        1、最大限度地抓好农林废弃物再利用

        据调查,我国食用菌产业年平均消耗已占全国秸秆总量的8%。各主产基地的秸秆组成结构随着本地农业产业结构有较大变化,以农业经济作物为主导产业的地区主要利用稻草类秸秆为主,以林业为主导产业的地区主要利用林木类资源为主。各地根据自身农业结构的不同,因地制宜地把农、林、牧废弃物利用到食用菌的生产中,不但解决了当地农业废弃物的处理问题,还大大降低了食用菌的生产成本,最大限度地使食用菌生产成为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循环经济模式。
    据统计,河南省稻草、小麦类秸秆消耗量最大,约为318万吨,占全部菌料用量的66%,麦麸、棉籽壳类秸秆消耗59万吨,占菌料的15%,林业的木屑消耗53万吨,占菌料的13.5%,各种粪便占3%;浙江淳安县利用生猪养殖中的发酵垫料废渣栽培鸡腿菇和大球盖菇3万袋,产值10万余元;江苏金坛市食用菌生产全年利用稻草秸秆达8万吨,使10多万亩稻草转化成1.46万吨鲜蘑菇产品,蘑菇栽培产值达1.01亿元,菇农获利5000万元。

        2、最大限度地开发食用菌生产废弃物再利用

        随着食用菌产量逐年增加,废弃物不断产生,主要是每年约产生2000万吨菌糠废料。
    经分析显示,菌糠的主要成分是食用菌的菌丝残体和经食用菌分解后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菌糠废料中含有动植物生长所需的粗蛋白、磷、钾、镁、钙、硫、硼、锌、铜、铁、锰等营养元素,是一种养分齐全、利用价值较高的资源。为此,各地科研和生产部门采取了多种开发利用方式。主要有:

        (1)用作二次栽培配料

        通过一定手段的配料处理,经过科学测算按照一定比例添入新的栽培袋中,使其成为可持续利用的食用菌生产原材料,不但节约成本,还可以达到菌糠的循环使用。

        (2)用作饲料

        用稻草、麦秆、玉米芯等纤维材料为培养基生产食用菌获得的菌糠,原料中50%粗纤维和20%木质素被降解,而粗蛋白质含量由原来的2%提高到6%~7%,脂肪含量比种菌前增加1~5倍,且易于粉碎、气味芳香、适口性好。此外,菌糠中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多糖及铁、钙、锌、镁等微量元素。菌糠中还含有一些食用菌生长代谢产物,目前菌糠饲料已在我国许多地方推广使用。虽然饲喂效果有差异,但经过适当处理、科学配方,可全部或部分代替统糠、麦麸或精料制成配合饲料、饵料或其添加剂,用于畜禽和鱼类等动物的饲养。

        (3)用作有机肥

        从土壤肥料学的角度看,食用菌菌糠中含多种营养元素和大量矿物质,其中氮、磷、钾等基础养分含量高于一般有机肥。农用地中施用由食用菌菌渣制作的绿肥,可显著改善农作物碳氮比,改良土壤团聚体结构,从而达到使农作物增加产量、提升品质的目的。

        (4)发酵生产沼气

        近年来由于沼气技术的发展,有些地方开始利用菌糠发酵生产沼气,菌糠可作沼气发酵底物,通过发酵产生的1m³菌糠液可以产生沼气0.25m³,1000m³沼气的燃烧值相当于19吨标准煤。这种方式不仅能解决菌糠的浪费与污染问题,而且还可获得高热值能源。河南西峡县等地已有成功的经验。

        (5)作为花卉种植栽培基质

        食用菌废料主要成分是麦麸、锯末、棉籽皮及残余菌丝体,兼具保水性通透性,把菌糠与肥土混合后堆积自然发酵,用作花卉苗圃、花盆的养花基肥,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通气性及持水保水能力,还能不断解释放养分,使长出的花草枝繁叶茂,花量大,花色艳丽,并且成本极低。各地已多有经验。

        (6)作为燃料使用

        食用菌菌糠成分最多的是基质,因此食用菌废料是一种很好的燃料。将食用菌废料晒干,可用做生产菌种和熟料栽培时的灭菌燃料,或在冬季自然温度低、不采取辅助升温措施很难出菇的情况下,可替代煤或木炭,既节约了能源,又节省了生产投资,同时也解决了废料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此外,还有不少地方将菌糠再利用技术进行创新,开发了食用菌循环利用新模式。例如,平泉县利用木腐菌废料开发生产粉状活性炭,即炭原料。将生产完香菇的废料颗料经过加工处理,再次开发生产活性炭及工艺品,保护环境的同时还提升了产品的艺术价值,显示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当前食用菌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国食用菌协会自2010年起对全国食用菌产业循环经济的现状及发展情况进行了两次调查,调查对象为上海、河北、山东、河南、浙江、四川、江苏、湖北、黑龙江等省份共计78个食用菌生产县、市、乡镇及企业。依据上述调研情况和相关数据的整理分析得出,各地在推动食用菌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方面已初见成效,但由于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有相当数量的生产和管理部门认识不足,加之生产基础设施落后,食用菌栽培基料创新技术和菌糠的综合利用科技推广技术不足等原因,在目前的实际生产中,我国食用菌主产基地大多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循环链条,缺乏有规模、成熟的循环模式,主产基地的示范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产业的抗风险能力较低。据协会不完全统计,全国食用菌产后菌糠废料的年综合加工利用率不足30%,每年食用菌产后的菌糠废料仍有将近1400万吨的废料未进行有效处理,随意堆放或燃烧,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还造成了环境的二次污染。分析原因,主要有四:

        1、缺乏政府部门的政策引导

        伴随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而出现的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废弃物处理难等问题,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遇到了极大的障碍,而政府有关部门尚未意识到此类问题,没有将食用菌循环经济发展纳入当地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规划与布局中,更没有建立相应的食用菌废料循环利用体制,这也导致食用菌循环利用技术不能得以有效推广。

        2、缺乏对食用菌循环经济知识的宣传

        我国大多数菇农在食用菌循环利用方面意识淡薄。食用菌循环利用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广大菇农积极参与。尽管我国部分主产基地县对食用菌废料处理比例在90%以上,依然有大量的菌糠处理方式盲目且滞后,甚至未经处理直接废弃,使当地的资源与环境蒙受了双重损失。造成此种被动局面很大的成因就在于基层农户循环意识淡薄,未能突破传统菌渣处理观念的束缚。

        3、科技人才缺乏及循环模式不规范

        按照科学规范的方法和程序进行食用菌生产和管理,完全可以做到利用农林废弃物,洁净环境,无废弃物产生,使食用菌产业成为真正的生态循环型农业。但是,由于基层科技人才培养滞后,食用菌循环利用技术仍不成熟,还存在诸如菌糠配料比例、废料前期处理等难点,缺乏有效的科技支撑严重阻碍了食用菌循环经济产业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此外,食用菌废料的循环利用模式无统一的科学标准,缺乏规范化管理也是食用菌循环经济建设中的难题。

        4、集约化程度不高

        集约化生产已成为食用菌转型升级的方向,集约程度不够必然导致食用菌循环利用效率降低。而产业规划滞后、缺乏龙头企业引导、栽培规模小且分散等都可以导致产业链条运转不流畅、食用菌废料处理规模化程度偏低,远远不能实现现代农业所能带来的规模与科技效益。
    四、加快我国食用菌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建议

        1、加强政府部门监督、管理和综合利用指导的协调统一

        政府应采取经济、行政等各种手段以“堵”和“疏”相结合的方法加以落实。环保部门要严格执法,加强秸秆禁烧的监督检查和焚烧期间大气环境监测,并将大气环境质量变化和禁烧检查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政府反馈。农业、农机、科技等部门要联合起来,进一步加大推广目前成熟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力度,帮助农民改变耕地方式,加快农机改造步伐,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2、重视对基层菇农的宣传与教育

        食用菌循环经济的实施者是广大菇农,传统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模式占我国食用菌生产的80%。只有当菇农真正理解了食用菌废料再利用工作的意义和循环经济发展所创造的经济及社会效益,他们才能自觉落实到行动当中。因此,对菇农意识的培养,首先应构建一套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机构,通过定期不定期的开展食用菌循环经济工作的宣传活动来增强农户的循环经济理念;其次,可通过栽培大户试点等方式,用实实在在的效益来增强栽培农户对食用菌循环利用的信心,使其主动加入到工作队伍中来。

        3、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循环模式的规范化

        目前食用菌产业中秸秆和菌糠的综合利用科技含量较低,各食用菌产地的主要原材料和成分配比各不相同,容易使生产受到原料品质及其他因素影响,并且还有一些关键性技术难题尚未突破。当务之急就是大力培养食用菌循环利用技术人才,加强综合利用的技术创新,使其利用更加稳定且容易被广大菇农接受。各地政府及职能部门,应增加科研方面的投入,定期组织培训班学习最新的循环利用技术及理念,培养大批本土食用菌科技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有必要将循环模式制订统一的标准,使其简单化、固定化、规范化,具有更强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建议食用菌科研机构及基层农业技术服务机构紧密结合栽培户的科技需求,集中力量深入第一线,务实求真,因地制宜总结出科学可行的模式并予以推广应用。

        4、产业园区规划和龙头企业扶持

        科学规划食用菌产业园区可有效整合现有地力、人力、财力、智力等资源,从空间和时间上把握区域食用菌产业及菌糠处理模式的发展趋势,能有效地弱化外部不利因素的影响,推进区域食用菌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应注重内培外引,加大对食用菌产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食用菌龙头企业集食用菌生产、深加工、废弃物处理等为一体,在食用菌生产废物的处理上具有很高的组织化程度,通过集约化处理食用菌菌糠,有效地降低了处理成本,提高了食用菌成品的市场竞争力。扶持龙头企业首先可从梳理当地骨干企业入手,综合多方面因素选取有条件的企业成为试点单位,从税收和资金角度给予一定程度的倾斜,力争培养出“本土型龙头企业”;与此同时,可结合实际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有条件的国内外企业对当地食用菌产业进行投资,融合国内外最新的食用菌综合利用理念,构建出“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基层栽培农户”三位一体的循环模式,最终实现食用菌循环利用模式的科学化、标准化与规模化。

        5、加强对食用菌循环经济的项目投入力度

        食用菌循环生产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产业间循环的载体作用,将麦稻、畜牧、水果、蚕桑等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稻草、牛粪、桑果枝条等种养业副产品资源转化为食用菌产品;二是从菌糠的进一步多层次综合利用角度,经适当处理可再用于生产食用菌,也可将蘑菇泥(栽培蘑菇后的废料)、菌糠等作有机肥还田,种植经济作物,从而达到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增加农业生产效益的目的。通过开展食用菌循环生产项目的研究,进一步带动食用菌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最大化。

        在食用菌产业不断发展,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如何按照国家关于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的要求,推进食用菌产业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增长方式成为了全行业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要从产业发展战略角度着眼,大胆创新,变革传统发展模式,按循环经济模式走向新的发展之路,优化产业链条,完善产业布局,增加技术含量,最大程度上减少资源的损耗及环境污染,才能保证经济与环境、人口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生态资源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中国食用菌协会将认真总结各地的成功经验,深刻学习领会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与大家一道,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为构建生态化现代农业,做出积极的努力。(张祥茂)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