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11-27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为充分发挥我区食用菌生产的优势,发展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致富,现就加快发展我区食用菌产业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食用菌是我区优势农业产业。食用菌生产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占地少、用水少、投资小、见效快等特点,能把大量废弃的农作物秸秆转化成为可供人类食用的优质蛋白与健康食品,并可安置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发展食用菌产业对满足人们健康食品需求,保障市场菜篮子产品均衡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发展都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镇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食用菌产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强领导,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促进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二、明确发展目标,科学规划布局,引导食用菌产业不断发展
(一)指导思想。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总体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促进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大力推进区域化布局,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社会化服务。按照“建基地、抓科技、联农户,扶龙头、搞加工,促销售、抓效益”的基本思路,在继续改善食用菌生产条件,稳定提高食用菌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适应产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面向国内外市场,以高中低档品种合理布局发展和反季节生产为突破口,依靠科技进步,着力改善食用菌产品质量,加大整村规模推进力度,尽快形成更大规模的生产能力,提高产业的综合效益,走高产优质高效可持续的产业发展道路。
(二)任务目标。力争2015年底,食用菌栽培投料量达到40000万公斤,鲜品总产量45万吨,产值达14亿元(包括加工增值部分),纯收益达8.5亿元左右,农民人均种菌收入900余元,分别比“十二五”末增加6.5万吨、7亿元、5亿元和550元。形成具有铜山特色的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小区20个。带动农户10万户。食用菌产品加工比重达到50%以上。
(三)规划布局。各镇村要根据食用菌种类、当地资源条件、生产现状、技术优势等特点,认真规划食用菌产业发展布局。积极发展食用菌重点品种,加快建立一村一品或一镇一品食用菌生产基地,充分发挥规模集聚的效益。传统种植区要发挥技术优势,更新现有品种,改善产品品质,逐步减少常规平菇、金针菇,大力发展淡黄金针菇、白金针菇、猴头、杏鲍菇、黑木耳、银耳等易加工品种,开发高档食、药用菌如姬松茸、灰树花、灵芝、虫草等品种,提高生产水平。同时在食用菌重点产区建立专业化菌包生产线、产品加工基地、休闲文化区,逐步完善食用菌产业链。稻麦两熟区要充分利用麦草、稻草大力发展双孢蘑菇、高温四孢蘑菇、草菇等品种,果桑种植区要充分利用丰富的果桑枝条,大力发展香菇、木耳等品种,棉区要充分利用棉秸杆、铃壳、棉籽壳等副产品,大力发展鸡腿菇、淡黄金针菇和白金针菇等品种。
(四)工作重点
一是加强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建设和规范化栽培技术的推广。突出增量提质。着眼于提高食用菌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水平。近期要重点抓好黄色金针菇、白色金针菇、杏鲍菇、鸡腿菇、香菇、平菇、双孢蘑菇等市场前景较好的珍稀食用菌菌种繁育基地和生产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规范化、集约化、工厂化规模栽培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扶持市场占有份额大,有实力、信誉佳的龙头企业,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促进规范化栽培技术的推广。在三堡、棠张、汉王、张集、何桥等优势产区,打造集约化程度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示范园区,建设高标准、规范化的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和菌种繁育基地。
二是搞好系列加工开发 ,建设和培育食用菌龙头企业。突出增效增收。围绕提高食用菌产业综合效益,扶持壮大工艺先进、科技含量高、出口能力强的加工龙头企业,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优产品,全力打造徐州康华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公司、徐州康盛食用菌有限公司徐州云台山食用菌有限公司等作为食用菌加工龙头企业,通过改(扩)建,引进、改造现有食用菌加工设备,扩大加工企业加工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如金针菇等食用菌的真空包装,香菇等干品加工,食用菌口服液饮料加工开发等。
三是加强市场建设,培育农民经纪人。在区内几个大型食用菌(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完善食用菌产品交易区,增强对徐州市,以及周边中小市场的批发供应能力;加强产地市场建设和培育,特别是在食用菌生产基地自然形成的产地收购市场,季节性强、交易形式灵活,收购、运输方便,通过农村经纪人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把我区食用菌销往全国各大市场,产地收购市场是我区食用菌销往埠外市场和企业的主要形式,要加大建设力度,规范管理,搞好服务。
三、加强管理和服务,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上新的水平
(一)加强领导,进一步提高食用菌产业管理水平。一是建立健全食用菌产业组织管理和服务体系。区农委和重点镇要成立一把手任组长的食用菌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产业规划、项目推进、质量管理、技术服务、组织协调等。二是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确定适合当地发展的品种和规模。三是组建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运销大户、种植大户为主的市食用菌产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在行业管理中的作用,扩大产业规模,提高种植和管理水平,提高菇农的组织化程度,规范市场流通,促进我区食用菌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重点扶持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发展,提高工厂化生产加工能力和加工水平。鼓励和扶持农民发展各种类型的中介组织。组织生产加工企业、运销大户、生产示范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效合作机制,提高食用菌生产经营者的组织化程度。完善市场硬件建设,改善软件环境,进一步规范市场管理。通过宣传培训,转变农民观念,树立良好的信誉意识,提高市场知名度,促进产品流通。
(三)强力推进实施标准化和品牌战略,增强市场竞争力。要面向市场,大力发展标准化生产,突破绿色贸易壁垒,增强市场竞争力。一是抓紧引进或制定完善食用菌生产标准,全面推广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实现标准化生产。二是实施无害化生产,严格控制生产过程,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和企业认识,组织好无公害、绿色、有机食用菌生产基地申报、产品质量认证和商标注册,打造食用菌知名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四是重点抓好食用菌生产专业村、专业户的培植,以示范带动促发展。
(四)制定产业扶持政策,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各镇、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和扶持食用菌产业,研究制定食用菌产业发展政策。对一些规模大、档次高、带动能力强的食用菌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在土地流转、基础设施配套、项目专项资金、用电、用水、用工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奖励;统筹安排、整合高效设施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园区、现代农业等方面的财政专项支农资金,重点加大对食用菌产业的投入,确保食用菌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