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浅谈鱼台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3-10-16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本网讯 (记者 于玲)目前鱼台县以初级产品与市场对接,产品附加值低。鱼台县食用菌产业主要以种植为主,产后的自加工能力较弱,深加工产业发展滞后,而且由于食用菌产品的自消化能力较差,导致在市场价格波动时,食用菌生产者处于被动地位,进而影响到生产者的积极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鱼台县的食用菌大部分靠外来商贩收购,中间环节多,产业收入少,也致使商品流入市场时产品质量有所下降。开拓自己市场的专业人员也很 缺少,以至于鱼台县食用菌产业在二十几年的时间里没有自己的主打品牌和市场,外在依赖性较强,抵御市场波动风险的能力较弱。由于市场需求、气候条件、技术 水平、原辅料质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食用菌生产仍然面临较大风险。如若减少中间环节并有自己的品牌,利润空间还能够上升一个等级。
鱼台县食用菌种植、生产水平较低,生产技术单一缺乏规范。种植比较集中的有王鲁镇、张黄镇、唐马镇和鱼城镇,主要以生产黄背毛木耳(木耳)为主,其他珍稀食用菌品种如平菇、草菇、杏鲍菇、金针菇、真姬菇、榆耳、银耳、羊肚菌等生产量很小。虽然鱼台县食用菌生产起步早,但仍有很大一部分群众对食用菌生产技术环节和流程似懂非懂,有的农户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标准操作规程及为什么要实施标准操作规程,而是依靠经验进行生产和管理。大部分食用菌生产者在知识和技能方面都与食用菌标准操作规程要求存在一定距离。
由于产业发展较快,废弃物增多,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没有实现系统的净化,给环境和再生产造成压力。如菌渣再利用问题,除少部分菌农将 其用于大田生产的基肥外,大部分菌渣均堆积在大棚周围和道路边,成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新污染源。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不但危害环境,还将给老菌区、 老摆放地造成交叉感染和成品菌种的后期感染,极易产生病虫害,直接影响木耳生产。
根据鱼台县食用菌生产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应在以下几方面重点实施:
要实现食用菌产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须树立以“加工带动种植推动发展”的观念。2013年,占地一亩的一个标准木耳棚纯收入可达5万多元,其效益之高是其它农作物所不可比的。但一定不能让种植的可观收益遮住了我们发展的视线,掩盖了发展的风险。
及时解决农户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加大指导和服务力度。首先,加大技能培训力度。以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为依托,整合社会培训力量和资源,组建食用菌技术培训中心,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授课,组建技术服务队深入木耳棚现场指导,开设木耳技术“110”热线。应“组建三个中心,完善一个协会”,即:一是建立食用菌研发中心。创办实验室和菌种工厂,对新菌种、新技术研究成果进行实验,技术成熟后,用现代化的生产设备统一生产菌种,为农户提供适合鱼台县栽培的优良当家菌种和配套栽培技术。二是建立食用菌信息中心。通过信息中心,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鱼台县食用菌的知名度;宣传、推介、普及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发布国内外市场供求及价格信息。三是建立食用菌质量检测中心。一方面,打击不法商贩掺杂使假行为,规范市场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对食用菌化学物品残留物和添加剂含量的检测,规范生产行为,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鱼台县食用菌产品质量,增强其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四要完善食用菌协会。进一步完善县、镇、村三级食用菌协会建设,充分发挥协会作用。通过协会,畅通上下关系,扩大内外交流,积极为种植户提供生产指导、市场信息、信贷支持等方面的服务,切实搞好食用菌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
通过“招、引、联”等方式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客商和企业来鱼台县投资建厂,扩展生产领域,提高综合效益。一是坚持典型带动,规模发展。要树立典型、抓大户,现身说法,示范带动,真正形成大户帮小户、老户带新户的共同发展局面,推动产业不断上规模。二是坚持政策扶持,激励发展。在引进专业人才、兴办食用菌加工企业、搞活市场流通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鼓励农户在空地盖菌房,免收临时占地管理费、办证手续费等。对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农业科技人员、乡土人才和食用菌销售有功人员实行奖励。三是坚持壮大龙头,牵动发展。不论是加工企业还是销售企业,只要能把食用菌产业带动起来,就作为龙头扶持。进一步加大对山东天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红草湾木耳专业种植合作社等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形成实力雄厚的加工企业群体。
找到产业突破口。一是在延伸产业链上求突破。有计划实施秋季木耳栽培,实现一年两次生产,进一步扩张生产总量。加快推广袋栽木耳原料的二次利用技术,研究开发利用废料生产生物菌肥或生产固化成型燃料,实现资源后续利用,增加产后效益。提倡回收废弃塑料袋,实行集中收集销给收购部门作再生原料使用。二是在培育市场上求突破。建设鱼台县生态食用菌批发大市场,并设仓储、销售、加工、质检4个功能区,力争进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加速牵动木耳产业发展。严把产品质量,推进现代营销方式,努力将产品打入大型超市和国际市场。三是在打造品牌上求突破。积极申报A级绿色食品木耳、有机木耳等绿色食品标志,实施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杜绝伪劣产品,尽快形成品牌效应。四是在工厂化生产上求突破。清河、张黄、王鲁、唐马等食用菌种植面积较大的镇应建立或联合建立工厂化菌种厂,专门从事菌种生产,供农户栽培。有条件的专业村也应向工厂化发展,以节省制作时间和生产成本。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