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陈小俊)据了解,河北平泉县
食用菌基地面积已达到5.5万亩,产业链产值突破50亿元。但同一区域,同样的产业,有的农民走上了富裕道路,而有的农民还没有摆脱贫困。“建个大棚少说也得几万块钱,像我这样的家庭,真不敢张罗。”平泉县贫困户王云民以前也曾想过发展蘑菇种植,但因为缺少资金而难以行动。
平泉县农牧局局长秦凤彬认为:“贫困户之所以贫困,关键因素之一就在于其生产方式没能赶上时代的发展,产品没法对接市场的需求。”在平泉县副县长胡维民看来,推进产业扶贫,平泉首先需要思考的就是怎么让贫困农户迈过进入产业这道门槛。“能不能先让企业或者大户把大棚建起来,然后租给那些建不起大棚的贫困户?”
沿着这样的思路,平泉县开始把视线锁定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农业园区。迄今,全县已先后建起扶贫产业园区112个,占地1.56万亩。农业园区作为集聚先进生产要素的平台,能够以其完善的基础设施为贫困农户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也能够以其标准化、规范化的生产方式引领贫困农户快速进入现代化生产。
王云民就受益于这样的探索。去年4月,他一分钱没掏,直接“领养”了平泉中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两个食用菌大棚。他用5个月的劳作,先后采摘了四茬香菇,扣除2万袋菌棒的费用之后,纯赚3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