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陈小俊)9月11日,天刚刚放亮,平泉市卧龙镇头道沟村村民徐占廷和儿子徐海峰就开始在菌棚里采摘香菇了。体圆齐正、菌伞肥厚、盖面平滑的一等菇是父子二人的首选。“一等菇1斤能卖8块多钱,得赶在太阳没出来前采摘。”徐占廷一手摁住菌棒、一手捏住香菇根部轻轻一提,采下的香菇体形完美。种植食用菌1年多,他俨然已从“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
据了解,徐占廷今年60岁,夫妻二人都是“老病号”,种几亩玉米的收入连药钱都不够,是头道沟村数得着的贫困户。卧龙镇是平泉经济重镇,食用菌产业尤其发达。十里八村的乡亲不少靠种植食用菌致了富,可徐占廷看着眼热却不敢行动。“一没本钱,二怕失败。”徐占廷说,租地、建棚、买菌棒,建两个棚最少得投入15万元,钱从哪来?而且自己不懂技术,种食用菌有风险,万一赔了咋整?
“老徐的心态在贫困户中是比较普遍的。”平泉市直机关工委武装部长周彦彬介绍说,贫困农民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普遍有“三大顾虑”:一是没本钱,缺少资金投入。二是缺门路,不知发展什么产业。三是怕失败,缺少致富的勇气和信心。
针对此,平泉在多年实践基础上,总结推广了零成本投入、零风险经营、零距离就业精准扶贫模式,让想干事又承担不起风险,想做工又无法外出的贫困百姓轻松脱贫致富。为了把好事办好,平泉市提出“帮扶不漏户,户户见干部”的工作思路,组织驻村工作队深入农户摸底调查、征求意见、讲解政策,算好经济账,并根据各户实际情况逐户制订工作方案,保证项目精准到户,坚定发展信心。
第二次,周彦彬领着平泉中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齐艳斌一起上门,劝徐占廷到园区领养食用菌棚。“产前投资、产中技术、产后销售等高风险环节全由我担着,贫困户没有任何风险。”齐艳斌把当时给徐占廷算了一笔经济账:产前投资,贫困户一分钱不用出;培育菌种、制作菌棒等技术含量高的环节,由企业标准化生产;储存营销等高风险环节,全部由企业负责;如因不可抗力因素造成贫困户收入减少,由园区承担损失并按照正常员工工资标准付给贫困户工资。
“党和政府给我们贫困户考虑的太周到了。”徐占廷说,他的疑虑被彻底打消了,去年他领养了两个菌棚,纯收入近3万元。
据统计,2016年,中润园区共带动周边9个村、75户贫困户、163人进驻园区发展产业,户均增收近4万元。目前,平泉全市已建设百亩以上“三零”模式精准扶贫园区125个,直接吸纳贫困户8050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