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在我国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随着技术的创新和市场认知度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食用菌工厂化企业瞄准加工做文章,不仅让一些珍稀菌种成为百姓餐桌上的“常客”,还为食用菌保健品等一系列深加工产品提供质量稳定的原材料。作为一家从事食用菌行业三十多年的企业,河南世纪香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在如何实现企业效益与社会效应的双重提升的等方面为其他企业做了成功的示范。
从1986年成立许昌县食用菌研究所,到1996年在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食用菌公司,再到如今做成集科研、工厂化生产、加工、进出口于一体的食用菌企业,河南世纪香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几乎就是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一部编年史。公司董事长李彦增既是企业家,也是一名高级农艺师。从事食用菌技术研究30多年的他,谈及做企业的心路历程时说:“我们一直把科研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主旋律和生命线。因为一旦技术和产品落伍了,适应不了市场消费需求,企业就失去了向前发展的动力。”
开发珍稀菇种,让百姓吃得起
在国内,和野生采摘相比,工厂化栽培在生产周期上更加短平快。特别是一些附加值较高的珍稀菌类,更成为各个企业争相追捧的目标产品。世纪香的珍稀菌生产以白灵菇为主,这种过去只在新疆部分地区生长的野生菌因其长久以来难以驯化,被称作中国最具知识产权价值的食用菌品种。
“以前种植白灵菇,从接上菌种到催蕾出菇再到菌丝长满,一般需要30-40天。采用新技术后,液体菌种接到袋子里,15天就可以长满,时间减少了20天左右,缩短了一倍。”李彦增介绍。与此同时,种植的成功率由原来的85%提高到98%以上,生物转化率按照国内的标准一般在50%-60%,应用新技术可以提高到70%以上。产量的提升在降低白灵菇的生产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市场价格。以前白灵菇市价在60元/公斤以上,通过技术推广,降低到20元/公斤左右。以后,这些珍稀菇类将进入老百姓的餐桌,成为市民吃得起的健康食品。
罐头产品错季上市,满足全国市场需求
除了鲜食的食用菌外,罐头也是世纪香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的一大产品主线,包括清水罐头和白灵菇菇酱。特别是白灵菇罐头,推出以来深受市场欢迎。李彦增介绍:由于市场容量有限,把鲜食食用菌加工成罐头并错季上市,避免了夏天基地集中出菇上市的局面,且产品便于运输,能实现全年供应。白灵菇很特殊,是个低温品种,需要0-5度的低温刺激才能出菇,因而我国南方很多地区一年只能种植一季。通过工厂化种植和罐头加工,就能满足全国各地的市场需求。
据介绍,就目前的技术条件来看,虽然罐头产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与鲜食菌菇已经几乎没有差别,但很多国人觉得罐头防腐剂多,不健康。实际上,在国外,罐头被认为是最安全的食品之一。“由于工艺的限制,过去的罐头生产只是简单的笼蒸水煮,现在都是通过大型的高压灭菌。我们一般采用127度的高温杀菌,在这种条件下,细菌芽孢都能被杀死,根本不需要添加任何防腐剂。”李彦增说。
走出国门,国外建设食用菌基地
受原料、技术和劳动力成本的限制,国外的食用菌产品一直以来供不应求,因而企业借助政策上的优惠出来发展,是一条很好的发展途径。借助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世纪香公司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建成了食用菌种植基地。
在拓展海外市场的过程中,因为对国外的相关政策了解不够全面,李彦增也走了一些弯路。“前几年我们在圣彼得堡建设生产基地时,由于当地政府对厂房建设的规定与国内不同,我们带过去的图纸和材料不符合要求,需要重新设计准备,一年期的建设时间拖到了三年,资金损失巨大。”李彦增说。虽然之后这件事情得到圆满解决,企业坚持了下来,但仍给了李彦增沉痛的教训和打击。所以,他提醒那些有意拓展海外业务的农业企业,一定要在事先了解当地政策规定后再执行计划,避免造成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