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开展以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江镇紧紧围绕抓好产业促脱贫这个核心,结合“五步工作法”,把握产业革命“八要素”,转变思想观念,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在产业发展方式上来了一场“革命”,通过外出参观学习,第一书记、村支两委、帮扶干部走村串户宣传等方式帮助群众算好经济账,动员全镇农户因地制宜,种植天麻。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处云贵高原向湘桂丘陵盆地过渡地带,主要由碎屑岩组成,山体大、切割深,常形成脊状山组成。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500—1000米。最高点为雷公山主峰黄羊山,海拔2178.8米,最低点为黎平县地坪乡井郎村水口河出省处,海拔137米。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的特点。凭借着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全镇农户因地制宜,种植天麻。
据悉,丹江镇当地阳苟村与虎阳村的天麻仔和菌材目前均已种植完毕,而这两村只是丹江镇因地制宜抓好产业促脱贫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丹江镇深入贯彻落实“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目前27个村已选择发展产业有西兰花、西葫芦、辣椒种植、黑毛猪养殖等26类44个,计划面积1169亩,拟申请资金9350万元,覆盖贫困户1653户;解决贫困户无资金、无技术、无特长、无思路的矛盾,在家就可找到脱贫致富的路子,为2018年实现全镇整体“减贫摘帽”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