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金亮来自金华,从小在菇乡磐安长大,在种菇的过程中,有经验、有教训,而这27年的种菇经历,让他从一名普通的菇农成长为一名种菇行业的科技带头人。
我叫包金亮,是一个农民,我们家祖祖辈辈生活在山沟里,所以从小的时候我就想着走出大山,摆脱贫困。
为了让乡民致富,18岁高中毕业,毅然回到了大山。
从我做菇农第一天起,我就有很多想法。我家里是我们县最早种香菇的,后来大家都种菇,同质化竞争太激烈,在加上后来种植成本越来越高,效益越来越低。我想传统做法不行,一定要创新。
现场画面:林下菌菇昆虫循环种养技术模式空镜头
我去过日本,到过韩国,学习先进技术。不走寻常路,在甘蔗地里、葡萄架下、树林底下种菇,也经历过很多失败。现在我把它搬到了山上,采用林菌生态循环模式。就是在林下种菇,用菇渣养虫,虫粪肥土,土肥育林。我是种菇是行家,养虫是我的短板,所以刚开始养死了一大半,然后我就请了浙江农林大学的昆虫专家来指导,才解决了这些问题。这种模式虽然产量减少了,但是品质提升了,效益也提高了。以前在大棚里种灵芝,一般干品的灵芝是一百元一公斤,现在在山上种灵芝的话鲜品就能卖到干品的价格。同时还可以盘活林地资源,解决菌渣污染环境问题,延长了食用菌产业链,让农民真正实现“一亩山万元钱”。
近段时间来我们又在牵头制定浙江省地方标准林菌生态循环技术规程,可以带动更多农民一起富起来。
2017年,包金亮成为武义县首位高级农艺师
27年来,他被磐安县政府聘为“科技特派员”、“县食用菌协会副会长”、“县农民科技协会副会长”。被评为“拔尖人才”、“劳动模范”、“优秀科技人才”、“优秀乡土人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