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河镇外滩小麦收割完毕,没有发生一起乱抛或焚烧秸秆事件,这主要归功于该镇为秸秆找到了好“婆家”。
三河镇常年种植小麦、水稻面积10多万亩,年产生秸秆总量约为7万吨。为减轻秸秆“双禁”压力,该镇变堵为疏,以秸秆“五化”(肥料化、基料化、能源化、饲料化、工业原料化)利用为核心,引进项目,逐步对秸秆进行回收再利用,其中,食用菌产业消耗了全镇麦秸秆总量的30%。紫山食用菌产业也由此成为三河镇的新兴绿色产业。
江苏紫山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是依托该镇丰富秸秆资源应运而生的首家集种植、科研、生产、贸易于一体的技术企业,在当地设有生产基地和产品研发机构,采用连续固体发酵专利工艺技术,生产秸秆肥、有机肥、复合肥、生物质颗粒等,年处理秸秆6万吨。
夏收季节,笔者在三河外滩看到,紫山食用菌企业的20多台大型搂草机、打捆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一捆捆六七百斤重的秸秆排列在田间,场面很是壮观。据机手介绍,每台打捆机每天可作业800—1000亩,每天可打捆3000多吨秸秆,效率非常高。收储的秸秆经发酵处理后用于栽培双孢菇,产生的基质再销售给周边的有机肥加工厂,生产出优质的有机肥,真正实现了循环利用、变废为宝。
三河镇永丰村种粮大户苏伦毕说:“过去收割粮食期间,处理秸秆很犯愁,政府不让烧也不让抛,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理。现在好了,在农业部门的指导下,在适量还田的基础上,多余的秸秆,镇里组织紫山食用菌企业到田间打捆、收购,立即运走。不但帮我们解决了难题,而且增加了收入。”
据了解,目前,紫山食用菌企业已为当地粮农收贮秸秆总量1万吨,秸秆“五化”综合利用率达到三成。三河镇秸秆变肥料这一做法,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民秸秆的处理问题,还实现了秸秆循环利用和转化升值,提高了秸秆的综合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