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桃源县西安镇桃安村食用菌园区农户种植的食用菌获得丰收,农民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西安镇地处桃源县西南端,距县城89公里,是常德桃源、益阳安化、怀化沅陵三市三县交界之地,属革命老区、山区乡镇。全镇10个行政村均被列入省级贫困村,全镇人口1568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3246人。
为了改变现状,桃源县供销联社将目光投准了食用菌项目。由于西安镇地处桃源富硒带,富硒产业基础优良,再加上海拔高、昼夜温差大,适宜菌类生物的生长。经桃源县质量监督检验及计量检定所检验,桃安村鲜香菇的含硒量为0.068mg/kg,干香菇的含硒量为0.32 mg/kg;属于富硒产品。西安镇抓住这一优势,确定了食用菌种植为今后产业扶贫的重点加以扶持。目前在大水田、白洋坪、东安、桃安等4个村建立了食用菌产业扶贫基地,共有大棚121个,其中桃安村47个,大水田村16个,白洋坪村38个,东安村20个,计划在2020年之前逐步推广到全镇10个贫困村。自此,桃安村小香菇正式登上了扶贫“舞台”,挑起了致富“大梁”。
有了目标,还需要群众的参与和社会力量的支持。最终,一条“公司+基地+贫困户”的路子摆在了桃安村面前,将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紧密的联合起来,增强产业凝聚力。即由健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种植食用菌的贫困户签订合同,实行统一制袋、统一建棚、统一生产技术标准、统一回收加工、统一品牌销售、分散种植的“五统一分”的订单生产;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在各村建立基地,集中种植,带动当地贫困户共同发展;由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参与管理或种植、利润分红等方式参与到食用菌产业发展中来。通过该种模式,进一步完善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链条,实现了企业、基地和贫困户之间的协同合作和食用菌产业种植、销售、加工的一体化生产,保证了“产得了、销得出”,解决了产业发展的后顾之忧,让小小菌棒成为脱贫攻坚的加力棒。
西安镇镇长许家鹏告诉记者,扶贫基地里做工,首先考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今年给贫困人口发放的工资达30万元,贫困户通过做工加上分红,最少收入1万多,最多的可收入3万多。2018年,全镇贫困人口通过该项目预计获益151.4万元。这样的数字,除了带给群众实打实的幸福感外, 也让人看到了桃源县委、县政府在扶贫攻坚方面做出的努力。
秉持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整镇推进”的总体思路,桃源县正一步步洗刷着贫困的样貌。西安镇桃安村作为其中之一的典型,利用小香菇把“输血”逐步转化为“造血”,为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奠定长效基础,逐步走出了一条通过产业发展脱贫致富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