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仲冬时节的望江县太慈镇沈冲村笼罩在蒙蒙雨雾中,湿冷又萧瑟。但是,当地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基地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记者走进基地的草菇种植大棚,仿佛一下子来到了夏天。30度的室温下,一排排种植架上,灰白色的草菇从褐色的原料中探出圆圆的小脑袋。蚕丝般的菌丝一丛丛地聚在一起,透着白光。
“市场里的草菇一般栽培生长在6月到9月,在我们基地里,草菇已进入不分季节的工厂化全循环生产种植阶段。从播种到结果,大概需要25天到30天。我们一个大棚每年可以采摘10次草菇,一次大概有四五千斤。”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基地负责人陶安说,草菇营养价值高,但也十分娇嫩,新鲜草菇放进冰箱后,反而会加速腐烂变质,甚至会化成水。它的生长、储存对环境温度的要求都很高。目前,基地组织工人对部分草菇进行深加工,制成速冻生制品,“这样既保证了草菇原有的鲜美和营养价值,有方便储存和运输,扩大销路。”陶安说。
“草菇脚下的褐色原料其实就是本地的秸秆。”陶安向记者解释道,稻草、玉米等农作物秸秆被粉碎后经过两次60、70度的高温发酵,加上氮肥,再迅速降温,便合成了草菇的原料,整个过程需要18天左右。据悉,草菇生产每年需要秸秆4500吨,这一下子便能解决10000余亩地的秸秆去处。
目前这个占地57亩的食用菌产业扶贫基地建有标准工厂化食用菌房18套,每套菇房面积约200平方米,草菇年总产值达到432万元,产品主要销往南京、南昌、合肥、芜湖、铜陵等周边城市。
“去年9月,我们基地投入生产,雇佣了本地15个贫困户为基本用工,临时用工也雇了二三十个,按照每人每天100块钱的标准,他们每个月能挣得3000块钱左右。”陶安说,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经营方式,“带资入股分红”模式也给贫困户带来利好。太慈镇15个行政村分别成立了农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可以在农商行贴息贷款3万到5万元作为股金,入股合作社,合股成立太慈镇经济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