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浙江省海宁市积极探索创新,将农业生产与太阳能发电有效结合,走出一条“农光互补”的新型农业发展之路。海宁市“农光互补”食用菌基地位于袁花镇长啸村,是利用一些食用菌(如秀珍菇)本身需要避光、遮阴的特性,在食用菌菇棚上搭建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同时,实现“棚下种菇、棚顶发电”,真正成为污染少、排放低、效益高的“农业+新能源”模式,实现土地的立体化增值。
长啸“农光互补”食用菌基地于2015年9月底建成投入使用,基地占地面积107亩,搭建了71个菇棚。食用菌大棚及配套设施设备由长啸村集体投资建设,年食用菌生产能力达600万棒,产值2500万元。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由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安装,共有多晶硅组件18880块,安装容量5兆瓦,年均发电量约550万千万时,每年可节约煤1680吨,减排二氧化碳4350吨。
“农光互补”食用菌基地建成后,长啸村集体可从中获取大棚租赁费、生产设备租赁费以及棚顶租赁费,每年80万元。截止到2018年底,棚顶光伏发电量1700多万千瓦时,产生经济效益2100万元。
海宁市农作物技术服务站站长金海刚说:“这个模式应该说是比较好的,体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在有条件的地方,在农民有积极性的时候,我们也适当地加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