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凉意渐露,在安龙县食用菌产业园里,一排排黑色大棚鳞次栉比,走进一个棚内,大棚内一袋袋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浅褐色的香菇升柄展伞,阵阵菇香扑鼻而来。菇农赵兴林正和老伴一同忙碌地采摘香菇。
食用菌产业园区一景 钱昌福 摄
“最后一茬收完,今年种香菇就彻底结束啦!”菇农赵兴林催促着加快采香菇的速度。
赵兴林的老伴算了算账:“这茬卖完,今年卖菇的收入在10万元左右,除去开支也有七八万元。”
一旁的赵兴林脸上笑开了花:“是啊,在农村也能挣大钱,以前想都不敢想,多亏政府的政策好啊,让我们农民有事做、有钱赚。”
赵兴林一家曾是安龙县栖凤街道平寨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种香菇前,他们一家靠种7亩水稻过生活,一年收入不到1万元,除去成本仅剩几千元。
2016年,看着邻村的村民种食用菌致富,赵兴林寻思着也承包2个大棚来种看看。于是,他将家中的土地流转给景地公司,承包了2个大棚种上了食用菌,每个大棚有3.1万个菌棒。年底,他把香菇卖完一算,嘿!将近收入了10万元,这可了不得,是以前种庄稼好几年的收入哩。
尝到甜头的赵兴林在2017年、2018年、2019年都承包2个大棚来种香菇,每年的收入都在10万元左右,靠着小香菇,他的“贫困帽”摘了,新房盖起了,生活也美了。每年香菇采完后,赵兴林还在景地公司做些杂活,一个月也有近4000元的工资。
安龙县蘑菇小镇新市民小区 张德厚 摄
从钱相街道坡硝村搬迁到蘑菇小镇的贫困户邓仁也在小香菇中挣了大钱。
今年30出头的邓仁,文化程度不高,一直想发展产业,无奈缺资金、缺技术,又得照顾家,只能在村里接零活维持生计,有时一个月都接不到一项活干,收入极不稳定。去年,赶上易地扶贫搬迁好政策,他们一家搬迁到蘑菇小镇,家门口就是安龙县食用菌产业园,闻着菌香、看着老乡种菇挣钱,邓仁也毅然加入了种植食用菌的队伍。
“我们小区种香菇的人可多了,政府扶持,公司也给了保障,肯定要干,这个算起来肯定比我到处打散工强百倍。”
邓仁也同其他贫困户一样申请了2大棚,每个大棚有2万多个菌棒,去年、今年种菇收入将近12万元。如今,新房住上了,赚钱门路也有了,他还买了辆三轮车每天来来往往穿梭于家、景地公司、大棚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如果政府没有发展食用菌产业,我也不会有稳当的事做,更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收入,我一定加倍努力干,明年争取再加个棚,赚更多的钱。”邓仁心怀感恩地说,对未来充满希望。
如赵兴林、邓仁一样在景地公司承包大棚种植食用菌的农户共有80多户。每年,景地公司都会将生产出的菌棒提供给农户,安排种植专家给农户培训、提供技术指导,待香菇长成后由公司回收,农户赚了钱才补上菌棒费用。这一举措给农户发展食用菌产业吃上了“定心丸”,解决了种植户想种没钱种、不会种、销不了等后顾之忧,让种植户踏踏实实发展产业。
工人正在分拣香菇 杨曦春 摄
景地公司从2016年入驻安龙县食用菌产业园核心区后,不断发展完善全产业链,如今已建成国内先进的日产20万包超大菌包生产车间一座,可年产菌棒5000万棒,建成养菌大棚236座,出菇大棚500个。回收的香菇经过分级后,一级鲜菇直接销往深圳、成都、广西等地,次等香菇则经过深加工制成开盖即食的香菇脆宝产品进行销售,深受消费者喜爱。
景地公司逐渐做大做强,全产业链不断完善,该公司便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带动贫困户就业。仅香菇脆宝一条生产线就可提供300个就业岗位,目前,景地公司直接或间接就业扶持贫困户达1500户,解决就业3000人,人均月收入达3500元。
发展产业是农村促进就业最好的选择。从2016年起,安龙县便将食用菌产业作为“一县一业”和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来抓,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八要素”,按照“园区+小区”全域布局,园区作示范引领实现“顶天立地”,乡镇小区作拓展延伸实现“铺天盖地”,初步形成“一园一镇九区”(即:食用菌产业园,蘑菇小镇,9个镇、街道小区)的食用菌产业布局,如今,全县食用菌产业已实现全覆盖。
对香菇进行深加工 丁洪军 摄
同时,安龙县还在食用菌全产业链打造上做足文章,通过龙头企业落户投资、政府补贴带动、贫困户入园种植,初步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研发为一体的产业体系,以加工连一产、园区接三产的“产业+旅游+体验”的农旅一体化发展模式,推动食用菌产业链融合发展。
自2016年以来,安龙县食用菌企业从1家发展到19家,品种从单一的香菇发展到羊肚菌、竹荪等10余个品种,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发展到48家,大棚从407个发展到10238个,种植面积从200亩发展到1.7万亩,由一年一季种植发展到一年两季种植,产量从500吨发展到11万吨,产品主要销往广东、广西、浙江、福建等国内市场和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带动贫困户14541户64949人,其中入棚种植1200户4404人,入棚入企务工4500人次,产业分红14541户64949人。
今年,安龙县又创新提出了食用菌产业“一包三保”发展方式,推动全县食用菌企业首先对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进行包保,实现“保培训、保就业、保收入”三保。由企业负责对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培训,让更多群众直接入棚种植食用菌;对包保的群众按照“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的标准,由企业解决就业岗位;企业对所包保的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要确保每年每人800元兜底分红;对直接入棚种植的贫困户,每户种植菌棒不低于2.4万棒,每棒收入不低于2元;对解决就业的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要确保每月每人工资不低于1570元。
目前,已成立了以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为社员的沐恩、梁林、善缘红、龙普众心、笃特、民富、业强、恩进、惠恩等9家食用菌合作社,搬迁贫困户全部加入了合作社,并全部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开展食用菌技术培训9期,培训搬迁户1200人。
坪寨村食用菌种植园区 黄复兴 摄
“一包三保”政策既确保了对企业的政策支持,带动产业向纵深发展,又带动盘活了合作社,让合作社在促进农村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中发挥关键作用,还确保了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的就业与分红,使食用菌产业在安龙县脱贫成效巩固提升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安龙县食用菌产业覆盖带动搬迁户5431户25526人,其中承包食用菌大棚的搬迁户有992户3968人,产业分红20873人、分红资金1981.96万元。在食用菌核心区富民鑫、景地、琳荣丽、安庆菌、众鑫等企业生产车间务工的,每天有200人次以上,年人均收入有25000元以上,实现了搬迁群众稳定就业和有效增收。(文:黔西南日报实习记者 唐 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