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中国松乳菇·黔菌生态行”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松乳菇(贵州紫花菌)节暨野生菌与健康高端论坛在贵州省修文县举行。来自贵州、云南、四川、湖南、广西等省(区)食用菌领域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松乳菇及贵州食用菌产、学、研发展谏言献策。
本次活动为期两天,共设两个现场,分别在贵阳农产品物流园和铜仁市印江县。其中,前者主要由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菌茶文化展演、菌物科研与健康主题论坛等学术研讨、产品展销、文化交流;后者是嘉宾参观贵州科学院贵州省生物研究所与印江县共建的野生菌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野生菌保育基地等。
据悉,松乳菇在贵州又名紫花菌,是一种珍贵的大型食用真菌,营养价值很高,深受民众欢迎。贵州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周少奇介绍,贵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生态环境良好,生物多样性突出,森林覆盖率60%,大部分地方年均温度16℃左右,相对湿度高达80%以上,空气质量优良率天数98%,地表水质总体优良,原材料资源丰富、农村富余劳动力多等因素,让其成为全国食用菌生产优势区。
近年来,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已初步形成了黔西北乌蒙山区中高海拔、北部、东部大娄山区-武陵山区中海拔、黔东南、黔南苗岭中低海拔、黔西南喀斯特山区中低海拔和黔中山原山地等五大食用菌产业带,品牌培育已初见成效,成为贵州农村产业革命12个特色产业之一。目前,贵州已有85个县区发展食用菌产业,规模化栽培食用菌30多种,规模以上食用菌企业800余家。2020年前三季度,贵州省食用菌种植规模达35亿棒(万亩),产量111万吨,产值144亿元,总体达到去年全年的生产水平。
未来,贵州省将继续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做优做强大宗食用菌,做特做精特色珍稀食用菌,因地制宜发展松乳菇在内的野生食用菌,积极推动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使之成为贵州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