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印江县板溪镇坪底村一家食用菌基地内,几台收割机在金黄的稻田里来回穿梭,割稻、脱粒、粉碎稻杆等工序一气呵成,将颗粒饱满、黄澄澄的稻谷尽收其中。
据坪底村村支书任廷俊介绍:“今年,村里推行稻耳轮作的模式。上春,村里一共发展了30多万棒黑木耳,收获了5万斤,产值在150万元左右。木耳采收后又种植了40多亩稻谷。眼下正是稻谷丰收期,按目前采收的情况来看,预计可收割4万多斤谷子。”
“稻耳轮作”模式就是每年4月至9月左右进行水稻插秧、田间管理和收割,7月至9月左右则对代料黑木耳进行制袋、接种、室内发菌等培养。待水稻收割结束后,将菌棒移栽到农田,可多次采摘木耳。来年4月木耳采摘完了,菌棒作为肥料还田,再种植水稻。
近年来,板溪镇鼓励和引导菇农开展“稻耳轮作”种植,在提高黑木耳产业发展的同时,确保粮食稳定生产,做到循环兼顾,实现粮食和食用菌双丰收。该镇采用这种高产且无污染的模式的农田已达到1200亩,每亩可产黑木耳980公斤、稻谷500公斤,亩产值超过2.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