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以
“开启智慧云舱,赋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农业智能装备产业创新中心弘云农科智慧云舱项目成果展示会在杨凌工业园区举办,开启了应用智慧云舱实现“云上种菇”的新模式。
所谓的“智慧云舱”其实就是包含设备舱、种植箱的方舱,每个方舱27平方米,采用高密度立体化、瓶装方式种植食用菌,实际种植面积能够达到18立方米。
可别小看“云舱”,体积虽小,却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18立方米可以种植8000瓶白玉菇,10-15天生产一批,24小时不间断生产,目前,能够实现每个月有两箱出菇,10个月就能产出近10万斤,从目前市场上的价格算,每个箱体每年销售额可达到15万元,可实现每个农技人员同时管理20-50个方舱的工作效率。
能产生这么好的经济效益,离不开农业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据了解,“智慧方舱”是弘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团队进行技术攻关,以农业智慧云舱为重点,用提供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赋能,实现云上种植管理的新模式,有效地联结了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构建了食用菌等作物智慧种植生态体。
据张增林介绍,本次展示的弘云农科MH-1智慧云舱,包括远程云端数据库系统及APP、舱体及植物生长模型系统、产业链服务云平台等三大部分,采用了先进专有技术的环境净化及控制、全能量交换、新能源高科技节能材料等新技术,其中多项技术成果为国内行业首创。在经过实际的调研、考察和对比以后发现,在同样环境、同样功耗的情况下,智慧云舱种植食用菌的产量比一般食用菌种植能够提高30-40%,劳动力生产成本能够降低90%,功耗能降低60%左右。
小小的“云仓”却有着不少科技的集成,它将光伏作为能源,应用机械手在仓内进行搬运,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系统、远程调控系统进行无人化调控,可以通过“云上”满足植物生长需要的温、湿、光、水、气等需求。
“智慧云舱”项目是杨凌农业智能装备产业创新中心孵化的首个科技创新成果类项目。自今年2月24日杨凌农业智能装备产业创新中心揭牌以来,工业园区公司作为牵头部门,协同科研力量、整合“政产学研用”资源,以涉农智能装备研发和成果转化为重点,运用研发成果为现代农业生产提供全过程系统化解决方案,着力提高农业智能装备科技创新与技术转化推广能力,取得了初步成效。
下一步,杨凌工业园区将主动融入秦创原农业板块,充分发挥创新中心平台的推动、融合、凝聚、链接等作用,打通研发推广和市场需求通道,聚合金融等单位,为研发项目、团队和企业实现资本支持,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功能,以市场机制促进创新要素在平台自由流动,构建“市场+人才+科技+资本+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服务体系,让更多创新活动直接面向市场、创新成果直接应用于市场,推动技术、资本、企业等生产要素集聚,提升平台吸引力承载力辐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