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24日,第六届河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大会暨河北首届食用菌出口产销对接会在河北省平泉市举办。会期,来自国内外专家在线上、线下通过专题报告的形式,用真知灼见为食用菌(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上海农科院副院长谭琦认为,香菇工厂化生产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近年来,“设施制棒与生态出菇”的高效生态规模化生产模式已逐渐替代“一家一棚”传统生产模式。目前该模式已示范推广至全国大部分香菇产区,下一步,“设施制棒与环控出菇”应该是未来香菇规模化生产的主流模式,有望加速我国香菇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
谭琦提到,近年来,个别香菇产区产能出现过剩,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给生产企业经营造成很大压力。为此她建议大家应加大开发珍稀品种的工厂化生产,增加品种多样性,降低市场风险的同时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和发展空间。需要注意的是,国内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品种众多,并不是所有的品种都会产生大型的工厂化企业,平菇、鸡腿菇、茶树菇、草菇等不耐运输,不适合大型工厂化的品种,在未来5年内,将逐步过渡到小型工厂化。
“2017年日本进口中国鲜香菇是2108吨,2020年减少到1785吨。中国产香菇在这5-6年里,几乎在日本家庭消费的超市里几乎销声匿迹。”日本全国食用菌菌种协会首席技术顾问福井陆夫谈到,这也可能是受到了新冠疫情影响,引起日本的餐饮产业需求变化所导致。
针对2022年3月30日日本对香菇原产地的标示进行审查,修改了“收获地”为原产地的常规规则,将“接种地(在菌棒或原木中种植的地方)”定义为产地的政策调整,福井陆夫指出,2020年日本修订食品标识标准时,消费者厅建议原产地最好在采摘地,并自愿采取记载植菌地。因此,原产地是采摘地,例如千叶县的话必须标识为千叶县,植菌地是茨城县的话可以自愿标识为茨城县。如果是从中国进口的菌棒,采摘是千叶县,植菌地可自愿标识为中国。但是,这两个制度至今都没有被彻底执行。从2022年3月开始,原产地标识的原产地将记载为“植菌地”。这是义务。同时,采摘地采取自愿标识的方向。宽限期,鲜香菇到2022年9月末,干香菇到2023年3月末。因此,在(日本)国内生产香菇的情况下,如果是在栃木县接种的话,属于栃木县产,如果是在国外,即中国接种的话,属于中国产。
在高端对话环节的现场,河北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王旗,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上海市农科院副院长谭琦,北京市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刘宇,天津市食用菌协会会长刘建华,河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李明,平泉市食用菌协会会长吕景东等专家针对京津冀及全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热点问题进行对话,专家们专业的解读和精彩的研讨,为京津冀乃至全国食用菌产业的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新理念、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