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天气无疑会对食用菌生产造成影响,导致食用菌设施受损、基地冲毁、菌袋淹毁等,给种植者造成较大损失。那么种植者在雨前雨后应分别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呢?
一、提前做好生产场地排水工作
雨前清理好生产场所的所有排水沟,以保持排水顺畅;同时做好菇棚顶部及周边遮阳网、电线等设施的检查及加固工作,防止菇棚倒塌,保证用电安全,最好准备好抽水机和停电照明设施。
二、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生命高于一切”的原则,在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下,宁可菇棚、菌袋受损,也不可随意开展生产作业。仔细检查菇棚是否存在倾斜、倒塌的风险,如果存在安全隐患,人员不要进入菇棚,将险情及时上报有关部门。若菇棚无倒塌风险,进入菇棚前检查电线是否正常,避免触电。只有在确定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开展生产自救工作。
三、栽培场地维护
1.及时排水、消杀、清理生产环境。及时排除菇棚内及棚周围积水,在菇棚四周挖排水沟和渗水井,内涝严重的可以用水泵排水,减少菇棚和菌袋在水中浸泡的时间。由暴雨导致的洪水过后,菇棚内及周围的大量淤泥也要及时清理,保持菇棚内部及周围环境的清洁。排水后,及时暴晒闲置菇棚,加强在使用大棚的通风透气,并用 5%石灰水、800-1000倍液的高效绿霉净(或克霉灵)或农用链霉素30ppm等杀虫杀菌剂喷洒墙体和地面,减少病虫害发生。
2.修复破损倒塌菇棚。对于正在进行生产的大棚及时加盖遮阳网,做好棚顶防雨遮阴工作,避免高温高湿和二次降雨对食用菌造成次生危害;对因灾损坏的菇棚要及时加固菇棚支架和棚内出菇架,防止菇棚二次倒塌、菇袋受损,并及时加盖遮阴网等,避免天晴后强光损伤菇袋;严重垮塌的菇棚内的菌袋,要及时转移至安全、坚固的大棚中,进行后续发菌、出菇管理;无法修复的倒塌菇棚要及时清理,保持种植场地的清洁。
四、及时抢收菇耳
对于未被大水浸泡或短时间浸泡的出菇菌袋,要及时抢收菇耳,进行保鲜处理或晾晒、烘干。对于受洪水长时间浸泡的出菇袋,要将坏死的菇蕾和成熟耳片及时采摘清理,避免气死菇腐烂引发病虫害。
五、原辅料处理
如果棉籽壳、玉米芯、木屑、麦麸等栽培原辅料受淹,待天气晴朗后,及时摊晾、暴晒后保存备用,建议与未被水淹的原辅料掺用,提高下季菇的栽培产量;正在生产的培养料受淹后晾晒降湿后增加石灰用量,重新用于生产。
六、菌袋处理
出菇期的菌袋受淹,将菇蕾摘除,用清水冲洗干净表面污泥,将菌袋内积水控干,用1%的石灰水进行表面消毒,加强通风降温,待菌丝恢复后继续进行出菇管理。
正在发菌的菌袋,泡水较轻的用清水冲洗干净表面污泥,将袋直立刺孔,排出袋内多余水分,并用石灰水喷撒表面,将菌袋转移至阴凉、干燥、通风、避光处继续发菌。泡水较重不能继续培养的,尽快趁晴好天气将袋内原料倒出晾晒干后保存备用;已经发满的菌袋,用清水冲洗干净表面污泥后,喷洒杀虫杀菌剂,并在菌棒顶端划口,将菌袋内积水排出,使受损菌丝恢复生长。
处于菌袋越夏阶段时,如果菌袋受淹,及时用清水将袋上泥土冲洗干净,并排出袋内积水后上架,在菇棚撒石灰粉并用杀菌剂消毒,加强通风和遮阴,降低越夏场所温度,继续进行越夏管理;香菇菌袋受损或振动后容易现蕾,没有受损的菌袋尽量少搬动,受损断裂的菌棒用竹签对接;对于已经出菇的菌袋,做好降温等管理工作,提高香菇产品质量;对于地栽香菇,要将洪水冲出的菌棒及时埋好,覆盖未受雨水浸泡、相对干净的土壤,继续出菇管理。
七、菌种处理
受洪水浸泡的菌种存在极大的感染风险,均不能作为后续栽培用种,可按照菌袋管理方法进行排水增氧,用作出菇菌袋;未受洪水浸泡的菌种,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也存在感染风险,要密切观察,发现感染及时挑出。
八、病虫害综合防控工作
洪水过后极易发生病虫害,要采取合理措施预防病虫害大规模发生,可用 5%石灰水、800-1000倍液的高效绿霉净(或克霉灵)或农用链霉素30ppm等杀菌剂进行病害防控,可用低毒低残留杀虫剂喷施结合物理防治(纱网、黄板、诱虫灯等)进行虫害防控。受灾的菌棒菌丝脆弱,要密切关注天气情况,遇高温天气,要加强通风、降温,避免高湿高温造成菌袋感染。
九、做好后期生产准备工作
尽早准备原料,并做好原料防霉工作;及时采购栽培袋、消毒药品等生产用品;引进优质菌种,有计划开展菌种生产;晾晒生产场地并及时喷洒杀虫杀菌药物,减少病虫害源。等气温适宜时及时进行菌袋生产,为后期生产提供优质栽培袋,提高栽培产量,增加收入,弥补暴雨洪灾造成的损失。(来源:汉中市农技推广与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