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7日以来,河南省郑州、焦作、新乡、洛阳、南阳、平顶山、济源、安阳、鹤壁、许昌市等地出现特大暴雨,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已超当地年平均降雨量,造成严重内涝,铁路、公路及民航交通受到严重影响,并造成多人不幸遇难。此外,河南西部、西北部山区山洪、地质灾害的风险明显增高,黄河流域、海河流域中小河流、水库水位迅速上涨,造成了大范围城市内涝、农田积涝。7月21日凌晨3时,河南防汛应急响应级别提升为Ⅰ级。

7月21日,河南省召开防汛应急新闻发布会,会上公布,据不完全统计,7月16日以来,此轮强降雨造成河南89个县(市、区)560个乡镇1240737人受灾,因极值暴雨致25人死亡、7人失联。此次千年难遇的河南暴雨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多方紧急驰援河南、捐款捐物,大家齐心协力,共克时艰。

暴雨无疑给食用菌生产带来较大影响。灾害期间,食用菌从业者应注意关注当地天气预报信息,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检查确认生产设施坚固安全情况、防雨排水措施是否到位,对已发生水淹、棚室垮塌等生产主体,建议采取以下应对技术措施:
一、生产环境清洁管理
1.及时清理生产区域及周边环境,确保生产环境卫生,防止洪水带来的有害杂菌滋生,对下一步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2.对已经出菇或即将出菇并遭浸水棚室,如能迅速将水排净,需进行清淤工作。强排水时注意安全用电操作,清淤后喷洒漂白粉40克/㎡,或表面撒石灰粉进行消毒,减少环境污染,同时保持棚内空气畅通,降低菇棚内的湿度。
二、棚室加固与维修
1.及时检查棚室坚固情况,评估生产设施是否安全,确认设施坚固安全后方可进行生产活动。棚室出现裂痕的,应及时将菌棒转移到安全、坚固的棚室进行后续出菇。
2.棚室出现垮塌或棚膜出现损坏的,待天气条件许可,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清理、维修加固与安装,注意施工人员安全,避免次生灾害发生。
三、食用菌生产管理
1.在确认工作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对雨水浸泡的菌棒按浸泡程度分为轻微、中等、严重几类分区域管理。
2.对于生产用菌种遭受浸泡,不可再用于生产,应重新制种或从种源单位调剂。
3.地栽出菇品类,应及时将冲出菌棒重新埋好,选用未受雨水浸泡相对洁净土壤更换表面覆土,同时覆盖其余裸露畦面,继续出菇。
4.新接种制作的菌棒遭水浸泡的应及时拆袋,重新调配营养,重新制作菌棒。
5.越夏香菇在将棚室清理干净后,及时划口将菌袋内的积水放出,降低烂棒率。
6.发菌期菌棒应放在地势较高,具有较好排水条件的清洁地方发菌、出菇。
7.夏季高温季节注意采用物理隔离或灯光诱杀的方法防治虫害,避免用药。
8.吸取经验教训,生产区域设置排水沟,重建或新建食用菌生产设施一定保证可排水,并遵守“地势高燥”的选址原则。
遇特大暴雨洪灾 农业保险赔付有这些重点:
面对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农业保险成为农户们降低损失的一道重要防线。农业保险一般分为两大类:种植业保险和养殖业保险。种植业保险的保险标的基本上覆盖了主要的农作物,如,粮食、油料、糖料、林木、果木等。养殖业保险的保险标的也基本上覆盖了主要的养殖畜禽,如,猪、羊、鸡、鸭、水产等。
目前的农业保险几乎都是保险公司跟地方政府按约定比例收取,保险赔偿也是由政府和保险公司共同承担的。当农民遇到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所受经济损失,可获得经济补偿,但具体情况需依照合同内容而定。
在此次河南暴雨洪涝灾害中,农田、农作物成为严重受灾对象。据河南省7月21日下午的发布会数据显示,目前,因此次暴雨,农作物受灾面积75千公顷,成灾面积25.2千公顷,绝收面积4.7千公顷。
因暴雨受灾后,建议农民首先做好以下三件事:
1.及时通知所在村协保员或镇三农保险服务站;
2.保护好受灾现场;
3.随时准备保险机构和政府相关部门联合对受灾情况进行查勘定损,其次,要看好自己参加的是何种农业保险,根据自身投保情况及时向保险公司报险,要求保险公司到现场进行勘验、定损,如对保险公司的定损数额有异议应及时提出,经协商不成的,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在保险理赔方面,农民朋友应谨防两大误区:
其一,受损的农作物应按市场价格赔偿。农业保险的赔偿范围,目前,一般只包含物化的生产成本,如,种子、化肥、农药、灌溉、地膜等投入,不包括人工和预期收益。
其二,受损的农作物减产就赔。农业保险并非减产就赔付,一般减产达到一定幅度才能得到赔付,同时,也不是所有灾害造成的减产都给予理赔,具体的保障范围要依据农业保险合同的约定。
雨再大,终会过去!希望河南省能够平安度过此次暴雨的侵袭,向奋战在抗灾一线的工作者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