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云南保山沪滇协作项目着力加强科技攻关,以“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用甘蔗渣等加工成的养料种植高品质食用菌姬松茸,不仅变废为宝,增加了群众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还破解了产业发展难题、焕发了特色产业生机。
新型甘蔗渣混合养料
日前,走进隆阳区永盛街道羊邑社区姬松茸种植基地,工人在忙个不停。基地新法种植的姬松茸大棚里,布满了一层一层的台架,台架上是黑褐色的养料,上面长着密密匝匝的姬松茸。每个大棚里有数十个台架,每一架有6层姬松茸。
基地管理员介绍,过去种人工菌是将木料加工成木屑,接着将木屑装成一筒一筒的菌棒,在菌棒上种植,十分消耗木材,因此,产业遇到了瓶颈、受到了限制。这里种植姬松茸的养分是公司技术人员专门配置的,主要是甘蔗渣、牛粪和土壤,不消耗木材。
据介绍,这是沪滇协作项目研发的一项新技术。2022年,保山有关部门与上海建兴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注册成立了“保山生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相关技术,加强科研攻关,用甘蔗渣、玉米芯、农作物秸秆、牛粪和土壤等原料加工成了这种养料,模仿保山鸡枞菌的生长环境,种植姬松茸。去年首批姬松茸出产后,将样品送往福建有关科研单位检验,属于高品质农产品。
模仿鸡枞菌生长环境
鸡枞菌是一种珍贵的山珍,在自然界是和白蚁共生的菌类,白蚁构筑蚁巢的同时培养了鸡枞菌菌丝体,形成一个共同的生态系统。鸡枞菌在云南省部分森林中才有,因特殊的海拔、气候和生物多样生态环境,让保山成为全国著名的鸡枞菌产地。
木屑菌棒消耗木材,能不能模仿野生菌蕈生长的土壤、湿度、温度等环境种植人工菌呢?野生菌蕈生长环境下特殊的湿度、温度等条件,用大棚就能解决,难点在于解决菌蕈生长所需的土壤和养分。经上海建兴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福建有关科研单位联合科技攻关,2022年这种用甘蔗渣、玉米芯、农作物秸秆、牛粪和当地土壤等加工成的养料终于配置成功,并在隆阳区、施甸县、昌宁县多个地方试种出高品质人工菌姬松茸。
甘蔗渣也是保山不可多得的资源。20世纪八九十年代,保山曾有15家机制白砂糖厂,最多的时候每年入榨甘蔗200万吨。如今,只有龙陵县勐糯糖厂、施甸县旧城糖厂、昌宁县湾甸糖厂等7家糖厂还在机械压榨甘蔗生产白砂糖。近几年,保山每年入榨甘蔗100多万吨,每年共产生甘蔗渣30多万吨。
打造高品质姬松茸基地
保山生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陈雪君介绍,过去甘蔗渣大部分浪费了,现在可以用于种植姬松茸。去年以来,公司建起1000多亩姬松茸种植基地,利用前述新型养料,种出的姬松茸色相正、品质好。
据永盛街道羊邑社区有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以来,社区与公司合作,共投入300万元,将辖区内100多亩老矿区土地进行平整,搭建了75个大棚,建起了清洗、烘干等设备,发展姬松茸产业。这位负责人说,公司除了硬件投资外,还负责提供菌种、技术指导和收购姬松茸。2022年,平均每棚产鲜姬松茸8吨,产值450多万元,其中社区集体收入10万元。今年,基地又增建了10多个大棚,预计产值将突破700万元。(来源:保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