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安宁渠食用菌试验基地智能化出菇室,温度始终控制在10℃-18℃,一排排菌架上,十几种平菇开始冒头,黝黑的,灰蓝的,灰白的,朵朵不同。
春节期间,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新疆综合试验站站长贾培松在检测室内温度。
贾培松所在团队目前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产学研科研平台,建成1个核心试验基地,3个研究平台,7个示范县和3个试验基地,并在平菇、阿魏菇、大球盖菇等食用菌种质创制和高效栽培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最有特点的是夏灰1号,该品种是从河南引进的耐高温平菇品种,适宜新疆夏季种植,目前长出第一茬平菇。待试种成功后将在新疆大面积推广。
240平方米的出菇棚里,种的是大球盖菇。眼下,大球盖菇进入繁忙的出菇阶段。
团队成员认真地采摘下一朵朵蘑菇,小心地、整齐地将它们摆在泡沫箱。两个多小时后,采收后的几十箱鲜菇被整齐码放在地头。随后,团队成员又去出菇间采收平菇、白灵菇等新鲜蘑菇。
第一批大球盖菇、白灵菇采收完毕后,创新团队成员将一箱箱蘑菇运到基地二楼实验室,给蘑菇“取种子”。在超净工作台上,工作人员用酒精棉球擦拭蘑菇进行表面消毒,然后将蘑菇从中间掰开,用杀过菌的镊子取黄豆粒大小的一块组织块接种到培养基平板中央,在25℃培养箱培养,组织块在培养箱中慢慢萌发为丝状菌丝,即为蘑菇种子。
贾培松表示,通过取种子,给蘑菇生命的下一次轮回留下宝贵的生命密码,最终挑选出口感好的新品种,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来源:新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