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24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利辛县人民政府、中国食用菌商务网联合主办的第23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全国(利辛)羊肚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安徽利辛举办,会上召开了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主题报告会。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研究员于海龙做了《大宗食用菌发展现状与趋势》主题报告。
近几十年来,我国食用菌产业高速发展,产量从1978年的6.00万吨增长至2021年的4133.94万吨,增长了近700倍。这其中大宗食用菌贡献很大。据统计,2022年我国食用菌前7大品种为香菇1295.48万吨、黑木耳749.万吨、平菇615.67万吨、毛木耳223.07万吨、金针菇202.54万吨、双孢蘑菇157.25万吨、杏鲍菇151.55万吨,7大品种产量占食用菌总产量的80.4%。可以说,大宗食用菌在整个食用菌大家族中占据主导,优势明显。产业经过多年发展,也面临者竞争加剧、成本上涨,工厂化品种盈利能力受限;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产业竞争力尚需提升;食用菌一二三产融合仍待提升;政策扶持体系亟待完善等问题。笔者选择香菇、黑木耳、平菇、毛木耳、金针菇、双孢蘑菇、杏鲍菇等七大大宗食用菌品种简要分析发展现状。
香菇
香菇是我国最重要食用菌种类之一,被称为中国“国菇”。香菇人工栽培起源于中国,是我国栽培规模最广、产量最高的食用菌品种,我国香菇的产量占世界香菇总产量的90%以上,占全国食用菌总产量的31.34%。
当前,我国香菇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期,主要栽培模式为家庭小作坊、集约化生产、工厂化生产等三种并存,这其中集约化生产相较传统家庭作坊式具有以下特征:1.更好地控制原材料来源,安全有保障;2.规模化有利于机械化的应用,降低生产成本,;3.可实现统一制作种、统一接种和发菌;4.有技术人员进行统一技术指导;5.产品可以统一回收,抗风险能力更强,此外,可以节能降耗,环保。集约化生产模式仍是未来5-10年香菇产业的主要模式。
黑木耳
我国是黑木耳的故乡,黑木耳是我国第二大食用菌种类,早在4000多年前的神农氏时代便认识、开发了黑木耳。2022年我国黑木耳产量749万吨,占总产量的17.74%。
当前,我国黑木耳产业转型升级速度加快,从传统家庭小作坊向半工厂化、农户小规模生产,以及集中制包、分散出耳转变。这其中集中制包、分散出耳是目前黑木耳产业主要生产模式。
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考察脱贫攻坚工作,点赞柞水黑木耳“小木耳,大产业”;木耳产业在扶贫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平菇
1900年德国开始人工栽培,我国平菇栽培始于20世纪40年代,平菇总产量位居所有食用菌前列,多年来排在前三位。2022年平菇总产量615.67万吨,占总产量的14.58%。
平菇作为最常见的食用菌,其适应性强,分布广泛,从福建到新疆,从广东到黑龙江等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栽培,栽培规模、消费量均较大。具有原料利用广、技术易掌握,投资少,周期短,产量高,效益好等产业特征,是农村百姓解决就业的优势产业。
根据培养料处理方式可分为生料、熟料、发酵料栽培;根据栽培方式,可分为袋栽、床栽、墙式栽培、柱状栽培等。
近年,平菇工厂化生产在不少企业得到推广,相较传统生产,工厂化生产具有周年每天供应市场、机械化水平高,用工数降低、病虫害防空好、产品更加安全,品质更加好、产品可追溯等优点,但也存在产量、转化率、生产周期等技术难题,为此,平菇工厂化生产还处于探索中。
毛木耳
我国木耳(包括黑木耳和毛木耳)栽培大约始于七世纪(陈士瑜),2022年毛木耳总产量615.67万吨,占总产量的14.58%。
我国毛木耳栽培主要由福建白被木耳和四川黄背木耳两种模式。
金针菇
日本金针菇生产起始于上世纪30年代,经历自然季节人工瓶栽模式、周年化生产模式和工厂化生产模式,目前整个体系已非常成熟稳定。
我国金针菇规模化生产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主要以农法袋栽黄色金针菇为主;本世纪初从日本引进白色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目前,基本以工厂化生产白金针菇为主,2022年全国金针菇产量达202.54万吨,占总产量的4.8%。
双孢蘑菇
双孢蘑菇栽培1650年前后起源于法国,是世界性栽培和消费的大宗食用菌,目前年产量400多万吨。美国、荷兰等欧美国家是双孢蘑菇育种、制种科研与工厂化生产的先进国家,主栽品种A15、3X、901等均源自荷兰。
我国双孢蘑菇从1925年引进栽培至今,年产量从零到世界第一,近年年产量在150万吨左右。我国双孢蘑菇育种、制种和栽培,通过引进、消化、创新,已成为世界双孢蘑菇科研与生产的大国。目前国内日产超百吨企业主要有天水众兴菌业(360吨)和江苏裕灌(165吨)。
杏鲍菇
上世纪50年代欧洲人工驯化栽培杏鲍菇,上世纪90年代初,杏鲍菇逐步被引进至我国台湾、福建和广东一带。
我国杏鲍菇栽培模式有工厂化袋栽模式和工厂化瓶栽模式。目前优势产区为江苏、福建、河北和河南,2022年全国杏鲍菇产量达151.55万吨,占总产量的3.59%。
目前,我国野生杏鲍菇种质资源匮乏,栽培品种选育工作面临挑战,此外,杏鲍菇工厂化瓶栽模式与国际同行比较存在一定差距(专业设备稳定性差、产能低、品质差);杏鲍菇产业缺乏持续系统的应用基础研究,生产过程中被动改进明显暴露的问题或复制国外已有的技术成果,自主创造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