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给食用菌生产将带来极大影响。菇农需加强防范应对、做好防御工作技术落实。
防汛措施
1.提前做好生产场地排水工作。选址要避开低洼积水和汛期涨水的区域,已淹水的地址要提前迁移。汛期前,需确保排水沟畅通无阻,同时加强菇棚顶部及周边设施的检查与加固,防止倒塌,并注意电路及设备的防水防潮,保证汛期用电安全。
2.及时做好产品采摘和加工。夏季温度高,及时采摘和销售已成熟的食用菌产品;利用晴好天气晒干需加工的干品,确保产品质量。
3.雨后及时排水或转移菌棒及设备。雨后迅速排水,避免菇床和菌棒受淹。如遇菇棚垮塌,应立即转移菌棒和设备至安全高处。
4.及时修复破损和倒塌菇棚。对水灾损坏的菇棚,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修复或重建,避免高温天气对食用菌造成二次伤害。
5.及时清理死菇和烂棒。早晚气温较低时,检查菌棒,发现烂棒或杂菌感染立即拣出并集中处理,避免相互感染和环境污染。同时,摘除受水害浸泡的死菇,清除菇脚,预防病虫害。
6.及时清理消毒生产场所。汛期后,及时清除淤泥杂物并消毒生产场所。无法修复的菇棚和菌棒应及时清理,为下一步生产做好准备。
7.注意菇棚通风降温降湿。灾后高温天气需注重菇棚通风降温降湿,早晚掀棚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无霉气,避免温度过高导致死菇。
8.地栽品种应松土松料补土。及时松土、松料并补充覆土,促进菌丝生长,为下一潮出菇打下基础。恢复菌丝生长后,及时向料面喷水,恢复日常管理。
9.合理利用受淹原料和菌包。对受淹菌包进行不同处理,出菇期的菌棒将积水倒净,散堆并加强通风,用1%-2%的石灰水清液进行表面消毒,待菌丝恢复后重新上架进行出菇管理;养菌期的菌棒及时脱袋打碎,加1%—1.5%石灰、麸皮等堆积发酵后重新利用,也可打碎后摊开晾晒干后重新利用。
10.注意新生产场所选址建设。新建生产场所应选址在地势高、排灌便利处,完善排水、引水等设施。菇棚设计应便于调温控湿,增加通风设备,可用铁皮棚、毛毡布、大棚膜、遮阳网、树枝、杂草、秸秆等对菇棚进行覆盖避雨。(来源:南宁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