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的天麻科技成果测产顺利通过,标志着该成果已成熟,可进入规模化推广应用阶段。这一突破将有力推动鲜天麻的周年生产及供应,更好地满足药食同源新业态下广大群众对天麻日益增长的需求。
此次测产成果源于2025年在贵州天仁乙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立的博士创新站。该站由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朱国胜博士领衔,他同时担任贵州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贵州省菌物学会理事长以及贵州省天麻竹荪育种和栽培科技创新人才团队领衔人。博士创新站聚焦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天麻竹荪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自成立以来,黄万兵、刘倾城、黄晓润、郭银萍等博士创新站科研人员积极开展天麻科技成果示范应用,示范面积达100亩(实际种植约6000平方米),涵盖蜜环菌良种“GZA46”、蜜环菌和萌发菌生产技术、菌棒高效栽培商品麻技术“一种直接利用蜜环菌菌棒高效栽培商品麻的方法”等。
图源:贵州省科协
2025年8月1日,贵州天仁乙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邀请贵州医科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理工学院、长顺县农业农村局等单位的专家对基地进行测产。结果令人欣喜:菌棒钵栽仅4个月,商品麻平均产量就达到0.31千克/棒,其中100克以上的商品麻占比34.22%,100克以下的商品麻占比65.78%;菌棒地栽3.5个月,商品麻平均产量更是达到0.36千克/棒,100克以上的商品麻占比53.69%,100克以下的商品麻占比46.31%。
随着该天麻科技成果的规模化推广,未来鲜天麻市场供应将更加稳定和充足,不仅能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的天麻产品,也将为贵州当地的天麻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