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德国莱比锡举行的第77届德国蘑菇及栽培菌类种植者协会(BDC)年会上一个令人兴奋的话题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重视,那就是:蘑菇生产中最大的挑战之一是寻找和留住(优秀的)采摘工人,而人工智能或许能帮助减少这一难题。此外,人工智能在生产中的潜在能力也将在未来得到最大化的应用。
在大会上,来自瑞士公司MycoSense的负责人杜特里奥发表了演讲,明确反对“用机器人替代人工”来提升采收效率,而是应该提高每位员工在收获期间的效率,该公司团队曾调研了50余家蘑菇农场后发现,各农场的流程、设施差异极大,全机械化设备难以适配不同场景,且可能增加农场改造成本。他表示:“新技术必须适配蘑菇农场现有的基础设施,而且必须逐步引入。”
目前该公司研发的MycoSense Spotlight是一款便携式无线设备,能够识别田地里可采收的蘑菇。它可以安装在各种采摘车和货架系统上,根据采摘指令,Spotlight会用绿点标记出需要采摘的蘑菇。采摘车的自动速度调节功能,既可以实现多轮连续采摘,也能进行间歇式作业以疏苗过密的地块。采收助手无需调整速度或进行停机操作,在更换采摘筐时,系统会自动停止。这样一来,既能提高产量,又能加快采收速度。据统计,配合人工智能设备,采摘效率每小时提高了3.5-10公斤,增幅达到10-30%。产量提高了2-6%。此外,还能发现采摘到容器中的蘑菇大小更均匀、过度采摘现象减少,且新采摘工的适应时间缩短。
在未来,种植者的工作量减少、收获成本降低、人力规划更合理,生产中的总体失误也更少——从而带来更高的工作满意度和更低的人员流动率,让人工智能在蘑菇生产中最大化的提供各种可能性。(来源:freshplaz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