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教授贺新生在四川金堂县赵家镇发现一种野生草菇菌种——低温型草菇,该品种打破了草菇生长的传统季节限制,体现出其独特的低温适应性。
“传统上,草菇的种植受到季节和温度的严格限制。在大多数地区,草菇主要在夏季的6月至9月之间种植,这段时间的气温通常维持在25℃至35℃之间,是草菇生长的最佳温度范围。随着冬季的到来,气温逐渐下降,草菇的生长也随之停止。为了在冬季继续生产草菇,许多种植者不得不采取加热措施来提高大棚内的温度,这无疑增加了生产成本。”退休后,贺新生在金堂发现的低温型草菇改变了低温下无法生长这一局面。
它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正常生长,甚至能在金堂11月份依然保持旺盛的生长势头。在他看来,这意味着通过合理的栽培管理,可以在冬季甚至早春时节收获新鲜的草菇,从而打破季节的限制,满足市场对新鲜草菇的持续需求。
除低温适应性外,这种新型草菇还有一个显著的优势:它的货架寿命得到了显著延长。传统草菇在采摘后往往只能保存几个小时就会开伞变质,失去商品价值。而这种低温型草菇由于生长速度较慢且细胞结构更加紧密,因此在采摘后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新鲜度。
这次发现的草菇是在纯木屑上生长的,这与传统的稻草等方式有所不同。在贺新生看来,金堂县可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如树枝条木屑或山上的灌木树枝木屑等进行栽培尝试,不仅为草菇的栽培提供了新的基质选择,也有助于减少农业废弃物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来源:成都日报、金堂县农业农村局)